煤炭企业债务压顶 地方政府350亿“火线”增信担保

作者:佚名 来源:东方网
2016-05-14 07:22:43

  煤炭企业债务压顶 地方政府350 亿元“火线”增信担保

  受煤炭市场低迷影响,中国大型煤炭企业开始频现债务危机。

  中煤集团旗下子公司在4月6日曝出短期融资券违约,紧接着安泰集团宣布银行债务逾期。近期集中爆发的煤企债务问题,再度让市场密切关注煤企的债务问题。

  此时,一条消息传出:“为了帮助煤炭企业走出债务危机,山西省政府计划将为煤炭企业提供增信担保,额度或达到350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位山西煤炭企业人员处了解到:4月底,山西省政府部门组织了煤炭企业和金融机构召开了一场“推进煤炭企业融资专题会”,会上讨论了煤炭采矿权整体抵押融资、为煤炭企业进行增信担保的初步方案。

  按照计划,山西省财政将拿出350亿元,为山西焦煤、同煤集团、潞安集团、晋能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山煤集团这7家省属煤炭企业提供增信担保。

  数据显示,目前仅山西七大煤炭集团总体资产负债率超80%,负债超1.19万亿元。而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煤炭业负债已达3.68万亿元。截至2016年1月23日,煤炭行业各个品种的信用债券存量规模达9196亿元,在所有行业全部存量债券中的占比为4.16%。其中,山西省的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存量债券规模达2743亿元,其中煤炭债券存量为2538亿元,占煤炭行业全部存量债券的27%。

  “数万亿元的煤炭债务问题,已经能够说明现在煤炭企业的债务困境和融资困境。”中信建投宏观与债券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告诉记者,地方政府高度关注过剩产能行业的债务问题,地方担保兜底或成为常态。

  不过,5月11日,山西省财政厅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目前尚未接到相关的通知。

  地方救助煤炭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曝光于一条公告。

  4月6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公告称,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6.38亿元的融资券违约。该公司是中煤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持股比例为49.46%,该事件也让中煤集团成为第一家出现债务违约的央企。

  一周后,华昱能源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足额偿付了该债券,并支付延期兑付违约金。但仍要注意的是,华昱能源仍有38.5亿元存续的应付债券,其中2016年到期15亿元,2017年到期23.5亿元。

  中债资信评估公司研究认为,华昱能源融资利率已较高,即便短期债务得以周转,但亏损局面难以明显改善、高企的财务费用将进一步侵蚀公司的利润空间,长期看公司信用品质堪忧。

  无独有偶,另一家煤炭企业安泰集团在4月9日宣布,由于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宏观经济和行业形势的严重影响,公司流动资金紧张,致使部分银行贷款未能如期偿还或续贷,到期承兑汇票未能按期兑付。

  安泰集团称,公司已经有银行贷款等债务3.91亿元本金逾期。其中,流动资金借款共计2.72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敞口共计1.19亿元。

  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整体困境不仅映射在债务偿还上,企业发行债券同样陷入困难。

  4月29日,山西晋煤集团发行的5年期10亿元公司债“16晋煤债01”认购赔率1.43,票面利率6.8%。这一利率远高于发行当日同类5年期AAA级企业债3.68%的二级市场收益率,甚至较评级低出四档的AA-级企业债还仍高出近30个基点。

  根据目前债市公开信息:同样是AAA/AAA评级(主体评级/债项评级),目前发行利率普遍在3%~3.5%,但煤炭企业会达到接近6%,高出近250bp~300bp。

  黄文涛认为,煤炭企业发生信用违约,会推高企业的再融资成本,晋煤集团发行的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公司债也同样是煤炭业大环境所致,煤炭企业由于融资难,又会陷入投资难以收回、经营难的恶性循环。

  这一问题很快得到地方政府的密切关注。

  在4月25日公布的《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中,山西省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转股、并购贷款、定制股权产品等方式,帮助煤炭企业重组债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另外,金融机构还要支持优质煤炭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利用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并购债、永续债、债贷联动以及债贷基组合等新型融资产品筹集资金。

  除此之外,据悉政府为煤炭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增信担保的方案也在筹划之中。

  随后,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政府,但未能得到回应。山西省财政厅相关人员称,该政策还在讨论阶段,目前尚未接到相关的通知。

  或不利于煤炭“去产能”

  “政府进行增信,几乎必然意味着政府要出钱和兜底。”黄文涛表示,企业或公司债券的增信主要是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和抵质押担保,现在山西要进行增信担保,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煤炭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预计后期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出现债务违约的龙头企业仍将给予大力度支持,这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汾渭能源分析师王旭峰认为,当前政府的选择更多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煤炭作为山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山西省经济发展和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密不可分。据统计,山西119个县市区中,主要产煤县超过80个,八成县级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煤焦行业。

  但煤炭作为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行业,山西省政府这一做法也引发争议。

  “现在中央对于煤炭的政策是去产能、去杠杆,应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再进行兜底。”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能源专家韩晓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山西进行增信担保某种程度上透支了政府公信力,违背中央政策。而即使进行兜底,一旦出现债券大规模违约,仅依靠山西省的财政,也很难保证其有能力偿还资金。

  根据华创证券的研报,目前山西省七大煤炭企业的存量债券规模共计2232亿元左右,一年需支付利息127亿元。由此计算,本次山西省政府计划出资的350亿元的担保效力有限。

  韩晓平认为,现在煤炭企业面临的困境,并不是政府一次救市就能够好转。随着煤企债务违约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煤炭企业的信用评级,也关联着这些产煤大省的政府信用评级,政府的担保效力并不高。

  安迅思煤炭研究员邓舜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现在对于煤炭企业的债务危机,地方政府是否要进行兜底,各地立场都不同,但中央的思路已明确表示是保工人不保企业,保障企业职工的就业问题,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淘淘落后等市场手段来解决。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企业现在都面临着债务问题,如果都依靠地方政府担保会陷入产能难去的恶性循环。

  “当前的煤炭危机并不是地方政府出钱就能够解决。”邓舜表示,以兼并重组问题来看,虽然中央和地方一直在鼓励重组兼并,但是国有煤炭企业由于人员臃肿、债务高企,在煤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无论国企或民企都难找到“接盘侠”。

  针对山西提出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债转股帮助煤炭企业重组债务这一政策,中央财经大学陈光达也认为,过剩产能行业将面临长期的市场低迷,一些企业资不抵债,进行大范围债转股存在一定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