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魔鬼中的天使……”,度过了自己37岁生日、20余年足球生涯的中国太阳,已经从有天赋的足球少年悄然变成了中超现役球员中年龄最大的老将。尽管孙继海是球迷口中的“球霸”之一,但你永远不能否认,他曾是一代球员的标志,也绝对是中国最好的后卫之一。——编辑:老五
孙继海的足球生涯起源于父亲的一次“赌博”。30多年前,孙继海的父亲孙亮宗原本想让儿子练田径,但前国门马绍华建议继海改踢足球。就这样,孙宗良和妻子每个月加起来150元的收入变成了饭桌上每天一根的海参和“孙氏靓汤”。人参、枸杞、虫草、阿胶、女贞子、淫羊藿、蜂蜜……这在如今看来,都是“大补”之物。
曾被誉为“最有天赋的球员”的孙继海的足球生涯基本上算一帆风顺,不过他当年没能参加“健力宝”计划让朱广沪一直耿耿于怀,而没能去成巴西的理由是“骨龄超了两个月”。为此,朱广沪在巴西给足协连打了四封电报,为的就是带上孙继海。
好在随后孙继海未能像许多同龄球员一样变成“伤仲永”,从15岁进入大连青年队开始,打甲A、进国家队、打世界杯,再到打英超,中国球员能触碰的高度,他都到达了。
那时的孙继海,一年365天有350天都要呆在球场上训练。因为年轻的孙继海明白,他的背后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孙继海有一个有智力问题的哥哥,以及一个天天给他刷球鞋的姐姐,再加上每天的海参、靓汤,他没有理由光享受不付出。
平心而论,孙继海的一帆风顺,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一部分也要归结于运气。2001年让他声名鹊起的十强赛,若不是徐云龙突然患病毒性感冒,坐板凳的肯定是与米卢关系恶化的孙继海。就连孙继海自己,到现在也不明白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受青睐。
时至今日,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满脸胡子茬儿的“老将”,你都不得不感叹他身体状态的良好,在这个中国足球青黄不接的节点上,我们早已心灰意冷,更不敢有太多奢望,唯有感叹:时代造就了最好的孙继海,一个无人能超越的巅峰!
98年8月13日,这是令孙继海终生难忘的一天,从3年前的小有名气,孙继海最早的踏上了英国联赛赛场,与他一起加盟的还有老大哥范志毅,据说两人转会费达到了170万英镑。
1V4狂奔90米经典救险的这个画面早已成为经典。不得不说,相信当每个人看到这个画面时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位中国球员在英超赛场上献上的一次解围,孙继海是那个时代中国球员的标志之一,恐怕没人能质疑。
韩日世界杯前,当时效力大连实德的孙继海以创纪录的200万英镑转会费加盟当时还在英格兰第二级联赛奋斗的曼彻斯特城俱乐部,这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在这支球队一待就是7年。
中国太阳的留洋史绝对是一部励志大片。如果当时你定期收看曼城的比赛,绝对不会惊讶于孙继海的飞铲、防守以及与众多巨星1V1的画面,因为这早已成了常态。
曼城回到英超的第一个赛季,352的阵型曾一度让孙继海游离在球队之外,但主帅一次大胆的尝试变阵,442中彻底看清了孙继海了价值,主力邓恩的大块头身材,更适合打中卫,而不适合打对身体灵活性要求很高的边后卫,这时的孙继海,已经预感到幸福的到来。果真,第二年孙继海几乎场场首发,打满整个赛季,并伴随着两粒进球。
2002-2003赛季英超联赛首轮,曼城客场挑战拥有科威尔、维杜卡等诸多超级球星的利兹联,虽最终0比3告负,但孙继海上演自己英超处子秀,比赛中还有一记击中门柱的表演。紧接着,北京时间2002年10月26日,在英超第11轮比赛中,曼城客场2-0击败伯明翰,先发出场的孙继海攻入中国球员在英超赛场的首粒进球。
而孙继海在曼城的成功,也让更多的豪门开始注意中国球员。邵佳一、李铁、郑智……将近10年的留洋生涯,一个人在异乡究竟要吃多少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当其他人逐渐回到国内时,只留孙继海一人依旧在英伦闪耀。
时光流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中国太阳,从甲A到英超,从亚洲杯到世界杯,孙继海是中国球迷最拿的出手的一个名字。“他从不挑剔,从不抱怨,快速适应各种位置,主帅战术中的万金油。”
几年前,当孙继海受邀回到曼城主场时,他受到了全场球迷的欢迎。曾被评为曼城最佳引援之一的中国太阳,成了中国球迷不多的骄傲之一。
作为70年代生人的球员,孙继海似乎有着那一代人固有的责任感。如今成长为中超赛场上年龄最大的球员,孙继海一直表示仍希望与国足再征战一次世界杯,哪怕是工作人员都好。图为孙继海在一场比赛后拧干球衣上的汗水。
但孙继海的足球生涯一直伴随着争议。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曾经的万达,抑或是在后来的浐灞、贵州,“球霸”的名号一直伴他左右,尽管他不止一次的否认。如今,37岁的孙继海早已洗尽铅华,对这些争议一笑置之。
前文提到十强赛前孙继海与米卢的冲突,恐怕早已人尽皆知。10:1战胜马尔代夫的第二天,米卢加到阵容中参与球队的对抗训练,近60岁的他被孙继海强硬的逼抢惹怒,直接给了孙继海一肘,随后竟遭弟子一记飞铲。中场时,南勇让孙继海给米卢道歉,下半场,脸上淌满泪水的孙继海一动不动。
据报道,有一次,国家队在机场等待安检,米卢拿出战术板写写画画,围了一圈球员,孙继海走过来说“你们都听的懂吗?在这地方讲战术,神经病啊!”这就是孙继海的日常写照,嬉笑怒骂全在脸上。
后来,米卢表示之所以让孙继海打替补,是因为孙继海不懂得尊重权威。他的能力早已毋庸置疑,但一支球队的规则是由主教练来制定,而球员能做的应该是执行规则。
不过,国家队毕竟是要出成绩的地方,孙继海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还是在国足站稳了脚跟。回到俱乐部,才是孙继海“球霸”名号被无限扩大的地方。
曾有一次,孙继海将表现不佳的队友李凯直接骂哭。另外一次,孙继海在场上怒斥忻峰,而科萨将忻峰换下后,球迷的口号从“科萨下课”直接变成了“大连帮滚蛋”。那时,孙继海和赵旭日等大连帮球员的加盟一度受到当地球迷的抵制。
在球迷眼中,孙继海就是老板戴永革安插在队中的一个心腹。每场比赛前,戴永革总会给孙继海发个短信,问一下队内的情况。时间久了,孙继海与球队高层“关系好”的传言就不胫而走。在球队搬到贵州之后,这种猜测更是随着一些事情不断发酵。
在场上呵斥队友,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说是孙继海责任心的表现,高洪波的出走让球迷对孙继海的质疑达到了顶点。据媒体爆料,2012年的足协杯决赛第二回合,高洪波原本让孙继海打替补,但在准备会时突然接到了老板的电话,让他派孙继海首发,这让高洪波直接将首发名单摔在了地上。
最终,贵州队落败,丢掉了冠军,高洪波也在赛季结束后出走上港。据《足球》报报道,昔日的科萨、桑特拉齐都和孙继海关系不错,只有高洪波是“铁腕治军”,这降低了孙继海在队内的影响。图为2012年足协杯决赛孙继海对抗孔卡。
高洪波出走,球队主帅换成了宫磊。令“球霸”持续升温发酵的是2013赛季亚冠贵州1:2输给水手的比赛。那场比赛末段,本来司职中卫的孙继海在没有得到主教练指令的情况下冲到前场。而且,比赛结束后,谈到败因,孙继海说了两句话:一,全队思想不统一;二,我们队员的个人能力并不差。潜台词就是——宫磊作为主教练并不一定称职。
当时的宫磊也曾力挺孙继海,“我认为孙继海在场上很自信,很有霸气,但他不是‘球霸’。霸气和‘球霸’,那是两码事。”不过在执教了1年半之后,宫磊还是黯然下课。不出意外,这次下课又让球迷和媒体把枪口指向了孙继海。
据武汉晨报报道,孙继海带头反主帅是因为看不惯宫磊的某些不够职业的做法——宫磊不仅仅使球队的战术过于单一,带队也不够严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此前他带队打完比赛,就跑去给央视做解说嘉宾,来回折腾肯定会影响日常的训练和备战,虽然此后他停下了解说工作,但这件事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
面对外界日益膨胀的“球霸”说法,孙继海也不止一次的回应。曾有一次,面对球迷“安享晚年,不要坏了自己的名声”的说法,孙继海回应“请问你知道何为球霸?那球霸又会做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和影响?又是一个什么素质人品的人来煽动你们这些无知的球迷呢?还有为什么我的老板,俱乐部的同事,教练和队友都没有你这样的想法呢?”
不过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孙继海,如今早已对自己身上的争议一笑了之。本赛季结束后,孙继海基本确定不会和贵州续约,他表示自己已经到处投简历找踢球的机会。这位37岁的老将,驰骋在绿茵场上的理由只有一个——热爱。
“做好人,平常心。得之我幸,得之我命!”,这曾是孙继海用做自己微信签名的一段话。把“失”改成了“得”,正彰显了中国太阳狂傲洒脱的一面。就像他说的那样,“球霸”也不一定只有负面影响。他的恣意、不羁,就是对过往37年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初,正处在职业生涯巅峰期的孙继海就是因为两次严重伤病而成了舆论的焦点。一次是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在这个舞台上亮相,孙继海在第一战对阵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中出战仅仅20多分钟便因伤被迫下场。这不仅让孙继海遗憾,也让很多中国球迷遗憾。时至今日,仍有球迷在讨论,如果孙继海没有受伤下场,比赛结果会不会不同?可是就连哥斯达黎加主教练都承认的针对中国队主力进行砍杀战术的“受害者”,却被部分网友解读成场外因素的故意诈伤。
2004年10月16日的英超赛场上,当时效力曼城的孙继海在主场面对切尔西的比赛拼抢中,十字韧带和中间韧带断裂,赛季报销,最后休战将近一年。这是孙继海职业生涯里最严重的一次伤病。
而当前这次伤病,或许不像以上两次那样惹人关注,但对于努力恢复、年近不惑的老运动员而言,痛苦却不比之前更少。孙继海为什么要坚持?就像很多人在问的问题,“孙继海为什么还不退役?”
从2010年开始,有关孙继海退役的新闻便时不时冒出,一年又一年,一个赛季又一个赛季,退役之说总被提起,孙继海却一直待在绿茵场上。孙继海说,“我说是因为对足球的热爱,大家可能说有点假。以前可能达不到这个境界,但现在随着年龄、经历的丰富,说出这句话真的是发自内心。”这样坚持,无非就是对足球的热爱。足球是一项事业。
一个真正热爱足球的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坚持
依旧活跃在赛场上或许就是坚持的一种表现。但这并不是全部,孙继海真正留在场上的原因是因为他很快乐的爱着足球。见诸于媒体的说法是,“何时退役取决于是否能够在场上依然感到足球的快乐,与合同和收入无关。‘如果突然觉得踢球不再快乐,其他的事情能够取代踢球的快乐,我会选择退役了。’”而了解孙继海的人清楚,这并不是面对媒体时所说的客套话,从足球、比赛场上得到快乐非常具体,比如在比赛中能够与对手的对抗中占据优势,比如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传达给年轻球员帮助他们成长,比如与球迷的直接互动和交流,甚至是一次关键的解围、铲球。留在场上,只是让这份快乐更为直观地被感受和传达。
如果说因为快乐而热爱,还有一些“功利”,那么孙继海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关注更显出这份“热爱”的重量。时刻关心,全身心投入,不惜自陷争议也要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就像他“炮轰明明”事件,即使被球迷骂成“球霸”也还是忍不住指斥一些存在问题的现象。不吐不快,问心无愧。如果不是真心热爱,他大可不必出这个“风头”,挣钱、踢球、说点场面话。他也清楚,说这些话会让自己无谓多了更多麻烦,但或许能够让更多人重视其中的问题,让这些问题一点点向好的方向转变。最近因为孙继海的自媒体“我是海叔”上线,他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大大增加,而不少媒体也因此看到了更多孙继海对于足球的看法和思考,平心而论,这些言论里有一些所谓的“炮轰”和“争议”,但看完这样的视频,更多能够感受到的是他,这个足坛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兵,对于足球和中国足球发展的诚挚关注。
爱一个东西,不是从它那里得到多少,也未必是与它有多少交集,低调为做一些切实之事可能更有意义。孙继海的言论,或许你不愿意用低调来定义,但对利于中国足球的事,他确实很低调。在他看来,中国足球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而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是他极为看重的。一直以来,他有一个期待,就是越来越多中国球员能在五大联赛立足并取得辉煌的成绩,至少要远超他自己这一代的留洋派。而希望就是必须在青少年足球培养上“下本儿”。
孙继海说,“想要彻底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并不是简单的80亿、100亿投入到一线球队,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更多还是要从完善青训抓起。”
孙继海说,“中国足球是有一定基础的。”
只是这个基础已经容不得再去挥霍,需要一点点夯实,巩固。
今年已经39岁的孙继海仍然身披着北京人和队的战袍,他在北京一家康复中心接受者理疗师和体能师的治疗,经常大汗淋漓,龇牙咧嘴,不时惨叫,甚至干呕。康复过程中,他在休息间歇,气喘吁吁的说,不想踢了。可能这是一个玩笑,可能距离孙继海退役的时间真的很近了。但对于孙继海来说,对于足球的热爱一直会继续,而不存在“退役”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