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拟回A股:先得啃借壳成本 董事长提70亿融资

来源:华夏时报
2016-05-07 14:08:11

辉山拟回A股:先得啃借壳成本 董事长提70亿融资

  2013年在香港上市的 辉山乳业 (6863.HK),经过三年时间的思考,最终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回归内地上市。近日,辉山乳业发布公告表示,决定将以公司全部或部分业务于上海交易所或深圳交易所上市为目标。

  业内指出,香港市场的较低估值或成为了辉山乳业回归内地上市的导火索。辉山乳业一路走来,经历了国企、外资股东参股和现在控股股东为公司高层的复杂的股东结构变化,寻求更高估值,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情有可原。只是,回归A股之后对业绩的要求将会提高,那么企业的经营压力不言而喻。

  多变的股东结构

  估值被看低或许成为辉山乳业要选择回归A股上市的重要原因。

  按照以往经验,多家在港上市的乳业公司股价一直不是太高,而且估值也不高。相对来讲,在A股上市,估值价高也能炒出好股价。4月29日晚间,辉山乳业董事会宣布,董事会决定将以本公司全部或部分业务于中国上海交易所或中国深圳交易所上市为目标,正式开展可行性研究。

  据悉,辉山乳业董事长杨凯已经通知辉山董事会,为配合实现上述上市目标,他本人正在与金融机构商谈约70亿港元的融资事宜,并将以部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进行抵押。

  辉山乳业曾在2013年9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当时发行股票约37.88亿股,每股发行价港币2.67元,共募集资金约101.13亿港元。

  “辉山自身业绩也不错,所以认为香港市场对其估值较低,不利于低成本融资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所以选择私有化回归A股。”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回归内地上市一事,辉山乳业方面对本报记者的相关采访回应以公告内容为准,但是辉山乳业董事会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应不断寻求机会以给辉山带来更多的企业价值,寻求回归A股是实现企业价值,这一部分的表述也间接验证了业内的猜测。

  其实,多年来,国有企业起家的辉山乳业的股东结构变化很多,这或为上述业内提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说法埋下了伏笔。

  成立于1998年的辉山乳业,本来只是沈阳市农垦总公司下属的一个国有小型企业。2002年夏天,辉山乳业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将52%的股份转让给了美国隆迪公司。在入主一年后,美国隆迪追加投资2亿元,辉山乳业的原股东又将28%的股权进行了转让。

  到2004年时,沈阳农业高新区管委又把辉山乳业剩余20%的国有股份全部转让,此时国有资本完全退出了辉山乳业,后者彻彻底底蜕变成一家美国独资企业。不过,此后多年时间里,辉山乳业又迎来了几轮境外投资风潮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股东收购变化。

  直到现在,根据辉山乳业最新的公告显示,杨凯和公司执行董事葛坤合计持有公司72.88%股份,合并保持为公司最终控股股东。2013年时,杨凯还曾以140亿的身价跻身辽宁首富的位置。

  回归后的经营压力

  “按照往常案例来看,像辉山这种回归内地上市的案例也有很多,完全不成功的倒是没有,因为一般这类海外上市的公司的管治水平和财务数据都比较可靠。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回归的成本、或者说借壳上市的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壳成本。”沈萌指出,借壳成本越来越高,借壳方为了自身利益就必须要拔高业绩承诺,这对于未来公司经营的压力就会非常大。

  数据显示,辉山乳业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9.2亿元和8.77亿元,相较2014年,增幅分别为11.13%和-29.79%。

  对于2015年的业绩表现,辉山乳业表示国内原料奶市场价格下滑,集团外售原料奶价格受到影响,新增产能投产时间滞后,液态奶业务增速放缓。不过,此前,辉山乳业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7月以后将投产,预计液态奶增速放缓的情况将在今年下半年得到缓解。

  辉山乳业经常对外宣传的定位都是“中国唯一能100%以自营牧场生产的原奶满足自有品牌液态奶及奶粉生产所需原奶的公司”。

  而值得注意的是,就是作为这样一家基地都在东北,又是一家以奶牛养殖、饲草种植为主的乳业企业,辉山乳业的下游产业拓展则刚刚开始。今年1月,辉山乳业还宣布进军乳酸菌饮料领域,并向全国布局。

  并且,辉山对未来的市场拓展也有自己的规划,除了现有的华北市场外,辉山将会大力拓展华东市场。其中,上述高层就表示过,华东市场已经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主打婴儿配方奶粉;液态奶在今年8、9月正式启动市场,以江苏为主,此外将以上海、浙江、安徽等重要城市为重点从低温奶做起。

  原标题:辉山拟回A股:先得啃借壳成本 董事长提70亿融资

辉山拟回A股:先得啃借壳成本 董事长提70亿融资

责任编辑:张元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