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19年了 王小波聊电影的这些话依旧如雷贯耳

来源:腾讯娱乐
2016-04-11 21:29:00

离开19年了 王小波聊电影的这些话依旧如雷贯耳

腾讯娱乐专稿(策划/端梧)

  1984年,王小波与李银河在美国专门订购了电视电影频道,“尽管学业繁忙,我们还是保证每天晚上至少看两部电影”。这样也就不难理解王小波为何会对电影常发议论。

  今天距离王小波离世(1997.4.11)整整19年,回头聆听,你会发现他的不少见解依旧可以击中当下电影的命门。

  1、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幻电影?

  我问一位导演朋友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幻片,人家就火了。现在我设身处地地替他想想:没有科学知识,我可以到大学听课。没有想象力,我可以喝上二两,然后面壁枯坐。俗话说得好,牛粪落在田里,大太阳晒了三天,也会发酵、冒泡的……搞到后来……问题就来了:假设我要搞的是《侏罗纪公园》那样的电影。我怎么跟上面说呢?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可答不上来又不行。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

  2、观众水平低该怪谁?

  国产片的一些编导犯下了双重罪孽:其一,自己不妥当:其二,把观众也培养得不妥当……我在影视圈里也有个把朋友,知道拍片子难:上面要审本子审片,这是一;找钱难,这是二。还有三和四,就没必要一一列举,其中肯定有一条:观众水平低,不过,我不知该怪谁。这只是一时一地的困境,而艺术是永恒的。

  3、如何评价在国际上获奖的国产片?

  我认为这些片子是好的,但也有一点疑问:怎么都这么惨咧咧、苦兮兮的?《霸王别姬》里剁下了一根手指头,《红高梁》里扒下了一张人皮。我们国家最好的导演,对人类的身体都充满了仇恨……最近《辛德勒名单》大获成功,我听说有位大导演说:这正是我们的戏路!我们也可以拍这种表现民族苦难的片子。以我之见,按照我们的戏路,这种片子是拍不出来的。除非把活做到银幕之外,请影院工作人员扮成日本兵,手擎染血的假刺刀,随着剧情的进展,来捅我们的肚皮。

  4、怎样借鉴国外,拍摄“好人好事电影”?

  我在国外时看过一部歌颂好人好事的电影,片名就叫《好人先生》。现在我们这里正好提倡拍这样的电影。俗话说得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好人先生》里,也许可以找出可供借鉴的地方。这位好人先生是个意大利人……不管谁需要帮助,他马上就出现在那人身旁,也不说什么豪言壮语,挽起袖子就开始工作……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好人从寡妇那里出来,开车到另一处做好事,半路上出了车祸,被卡车撞了,好人也就死了。好人总是没好报,这世界上一切好人电影都是这么结束的。我们的电影也是这样,所以就用不着借鉴了。

  5、为什么说要想把电影当作宣传教育工具,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看来,国产电影又要进入一个重视宣传教育的时期。我国电影的从业人员,必须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文革时候有一位农村放映员在韭菜里吃出纸头)他问我:你们队的韭菜是不是用大粪来浇?我说:大概也不会用别的东西来浇……旧报纸上只要没有宝像,就有人扯去方便用,报纸就和粪到了一起——这样一想,我也觉得恶心起来,这顿韭菜我也没吃。可钦可佩的是,这位仁兄干呕了一阵,又去放电影了。以后再到了我们队放电影,都是自己带饭,有时来不及带饭,就站在风口处,张大嘴巴说道:我喝点西北风就饱了——他还有点幽默感……相比之下,今天的电影院经理,一门心思地只想放商业片,追求经济效益,不把社会效益、宣传工作放在心上,岂不可耻!但话又说回来,光喝西北风怎么饱肚,这还需要认真研究。

  6、好莱坞电影惜在俗套。

  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来不来的张嘴就唱,抬腿就跳,唱的是没调的歌,跳的是狗撒尿式的踢蹋舞。我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男女丰人公一张嘴或一抬腿,马上浑身起鸡皮疙瘩,抖作一团;你可能没有同样的反应,那是因为没有我看得多。到了七十年代,西部片大行其道,无非是一个牛仔拔枪就打,全部情节就如我一位美国同学概括的:“Killeverybody”——把所有的人都杀了。等到观众看到牛仔、左轮手枪就讨厌,才换上现在最大的俗套,也就是我们正在看的:炸房子,摔汽车;一直要演到你一看到爆炸就起鸡皮疙瘩,才会换点别的。除了爆炸,还有很多别的俗套。

  7、只看好莱坞商业片,是会把人看笨的。

  美国也有好的艺术片……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就在于不是俗套。谁能说《末代皇帝》是俗套?谁能说《美国往事》是俗套?就是这少量的电影、才是美国电影真正生命之所在……我以为,没有好的艺术片,就没有好的商业片。好东西翻炒几道才成了俗套……

  我对去年引进十部大片很赞成,但我觉得自今年起,就该有点艺术片。除此之外,眼睛也别光盯着好莱坞。据我所知,美国一些独立制片人的片子相当好,欧洲的电影就更好。只看好莱坞商业片,是会把人看笨的。

离开19年了 王小波聊电影的这些话依旧如雷贯耳

王小波与李银河

  【延伸】王小波与电影二三事

  1、小波最爱《美国往事》、《低俗小说》

  李银河写过,王小波最喜爱的影片是《美国往事》:“那个跳舞的女孩是所有青春期男孩的最初的梦想,一个纯真的玫瑰色的美梦。而影片所涉及的男孩间的友情也让人动容。小波在他的随笔中好像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个电影,我也亲耳听到过他对这部电影的由衷喜爱的评价。”

  “另外听过他叫好的是《低俗小说》,那个片子把黑色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最令小波拍案叫绝的是这样一个情节:一个男人受越战战俘朋友之托把他珍藏的怀表去交给他儿子(儿时的男主人公)时,满怀深情地怀念了他们的战俘营生活,他告诉那孩子,知道你爸是怎么躲过搜查保藏住这块怀表的吗?他把它藏在了屁眼里。再往后就不必联想了。”

  “小波很少夸过哪部电影好,唯一的例外是一部写文革的《枫》,写的是文化革命中某中学一对初恋情人阴差阳错加入了互相对立的群众组织,在武斗中,男孩的组织逼死了女孩,清算文革时,男孩也被当作杀人犯枪毙了。王小波后来也写过文革武斗,那都是他亲眼所见,他在人民大学校内的家曾在武斗时被大学生征用,成了战场。小波之所以喜欢《枫》,恐怕跟他的文革记忆不无关系。”

离开19年了 王小波聊电影的这些话依旧如雷贯耳

《东宫西宫》

  2、王小波与电影《东宫西宫》

  导演张元找李银河聊聊他们所采访过的同性恋的故事。席间,李银河说:“不如让小波来写这个剧本,小波是个作家。”李银河后来接受采访说时,“这可把王小波害惨了,小波他自己是一个异性恋,然后让他写一个同性恋的剧本,用他自己的话是把脸都给写绿了。”拍摄时,王小波去看过两次,他对张元说:“你们这拍电影可真够烦的。”

  《东宫西宫》1996年拍摄完成,后来在阿根廷电影节拿了最佳编剧奖,“王小波没有见到,他已经去世了,然后张元把那个奖杯拿来了。”

离开19年了 王小波聊电影的这些话依旧如雷贯耳

《绿毛水怪》

  3、王小波小说《绿毛水怪》将拍电影

  李银河说:“从《绿毛水怪》开始,他拥有我,我拥有他。”1977年,两人正是因《绿毛水怪》手稿而相识。故事讲述老陈在海上救人时遇到了面目狰狞但会说人话的绿毛水怪,他发现水怪就是与他青梅竹马的妖妖,遂愿与她做一对神仙伴侣。

  李银河说:“我现在想,我的小波就像妖妖一样,他也许在海里,也许在天上,无论他在哪里,我知道他是幸福的。”

  2015年12月传出《绿毛水怪》将由两个不知名的青年导演梁栋和吴国墉执导,李银河担任文学顾问,计划在今年春天开机,投资6000万。不少书迷都对影片会否“毁原著”表达了担忧。

  腾讯新闻app电影频道,汇聚全球电影资讯、好片推荐,更有全国通兑电影票,好莱坞原版电影周边送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