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平常心看待中国科幻电影 美国也就几部

作者: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 来源:网易娱乐
2016-04-09 10:04:55

刘慈欣:平常心看待中国科幻电影 美国也就几部


根据《三体》改编的科幻电影今年上映。

  网易娱乐4月9日报道 (本文来源/成都商报)虽然已经过了去年刚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的大热季,不过在被称为“科幻电影元年”的2016年,刘慈欣依旧很忙。日前,刘慈欣抽空就自己当上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等热点问题一一回应。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思路敏捷,逻辑严谨,回答干脆,不拖泥带水。

  记者:当选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会对你的创作会产生影响吗?

  刘慈欣:作协副主席第一没工资,第二没有行政编制,第三没有级别,事务性工作为零,所以它什么都不是,就是个头衔,只不过是对你创作的一种肯定而已,所以它对我的创作没有任何影响。要是那些占用很多精力,对创作有影响的职位,我肯定不会接受的。

  记者:在最新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丛书的中短篇小说《诗云》中,你探讨了技术与艺术的极限问题与二者的关系。你认为科学、科幻、文学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慈欣:从传统的科幻小说来看,科幻是把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的媒介。但随着科幻小说的发展,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产生了很多其他不同的流派,有一些还保留着传统科幻小说融合科学与文学的特点,有的离科学就比较远了。现在科幻文学,尤其是西方科幻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品种存在,而不再把科幻绑定到科学上去。

  记者:你如何看待科幻昔日之冷与今日之热?

  刘慈欣:总的来说,“科幻热”可能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而不是针对全部的科幻。国内的科幻市场,整体来看与以前差别不大,不是每本科幻作品都像《三体》这么有市场。中国国内科幻作家群的数量和科幻读者的数量和以前也差不多。目前发展比较快的是科幻的影视产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在运作。但到目前为止,这个运作的成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好莱坞已经拍了一个世纪了,可美国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科幻片,说实在的就那么几部。所以我还是以平常心来看待中国科幻电影的。

  记者:你如何看待科幻创作带给你的名和利?

  刘慈欣:我觉得这个肯定是好事啊。首先从名来说,它能让科幻小说受到更多的注意,比如读者、市场、媒体、政府、主流文学等各方面的关注。其次从利的方面来说,科幻作家的经济收入比以前要高。现在影视改编和作品出版获得的收入,可以让我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给我的创作带来更多的自由。

  记者:你重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

  刘慈欣:我重读一般是这种情况:很多科幻小说以前读的是翻译过来的,现在有条件拿到原作了再重读一下,主要是“科幻三巨头”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的作品。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作品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中文的科幻作品我很少重读。

  记者:听说你计划三十年之后登上太空?

  刘慈欣:因为这之前,价格还降不到那么低,没有经济能力去啊。我指的是真正的太空旅行,不是花二十多万仿真的那种。现在去一次太空的价格是明码标价的,大概是22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多亿的人民币。就算我的科幻作品再热门,也很难挣到那么多钱,对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按照现在的预测,当价格真正降到我们这个经济阶层能够承受的话,我估计大约需要二十五到三十年的样子。现在太贵了,全球真正做过这种旅行的人,也就五六个。一般人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记者:你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刘慈欣:平静生活一段时间,出去旅游一趟,然后再平静生活一段时间,如此交替。这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是创作的一天,最理想的状态是想出写作创意来。

  记者:如果可以生活在别处,你最想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区?

  刘慈欣:现在和未来的地球。我个人认为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好,而且我坚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一是作为科幻小说作者,我当然希望看看未来是什么样子;二是我坚信未来肯定会在各方面都比现在好。所以说你要问我的最终理想的话,根本不是什么去太空之类的,我真正想去的未来,是那种比较遥远的未来,一百年以后的。

  记者: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

  刘慈欣: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写小说上,希望能再写出一本一百万字左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