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21日刊文称,中国富人以捐款助学或布施等善举闻名的情况曾持续数百年,但这种善举在国有制取代私有制后消失。在实行让人们富裕起来并制造了数百名亿万富豪的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后,分享财富的传统并没有恢复。慈善事业依然受限于法律空白,并为怀疑和丑闻所困扰。
随着贫富差距扩大,同时内地经济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新富人群应该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且这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呼声。回报社会通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说法,因为许多暴发户曾受益于国家资产的转移、关系网或政策变化。
文章认为,所以,慈善立法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改革。内地首部慈善法获得通过有望为释放给予和分享的无限潜力扫除障碍。
文章称,慈善法已酝酿10年,但直到5年前一名疑似与中国红十字会员工有关的年轻女子微博炫富导致公众不再信任这个机构,出台现代法律法规的必要性才得以彰显。由于公众认为该机构对捐款管理不善,其形象进一步受损。这是人们向公众筹款的非政府组织缺乏监管、透明度和问责甚至对善事都心存怀疑的典型案例。
新法承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与收紧对非营利组织的限制以应对所谓外国的影响相比,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该新法也试图解决缺乏信任和清晰度的问题,为慈善组织注册提供便利,以达到向公众募捐的目的。
文章称,加大对捐款个人和企业的税收优惠值得欢迎,而慈善组织也将严格执行每年向相关部门报送捐款使用情况财务报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