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典出: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
原文: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释义: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
典出: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
原文:今(梁丘)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释义: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
讲话原文:
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