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菜农正在出售菜花。 张玉玺 摄
榆中菜农正在出售菜花。 张玉玺 摄
60岁的兰州菜农毛玉贵今年种植的四亩菜花全赔了。上市近一个月的菜花跌价让这位老人很“受伤”:7月中旬以来,菜花从每斤1元(人民币,下同)开始下跌,至1角、5分……甚至无人问津,最终只得倾倒或喂牲畜。
眼下,正值供应内地80多个大中城市的甘肃“高原夏菜”收获期。在兰州市榆中县广袤的大山里,随处可见残留在菜地里枯萎腐败的菜花及叶片。一些菜农将这些及时收集起来倾倒别处以腾出空地改种其他蔬菜。还有一些菜农索性招呼周边的羊群前来帮忙“清理”。
“去年菜花价格最好时曾达每斤三四元,一亩地平均能产六千斤呢!”在毛玉贵看来,不少菜农从去年菜花的“好价钱”中尝到了甜头,使得这里今年的菜花种植面积大幅扩大,但前往当地的采购商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
为了抢得交菜时间,毛玉贵和他的家人最近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赶到地里采割菜花,紧接着送至几公里外的蔬菜交易点。“去迟了,采购车就装满了。”毛玉贵说,通过“抢救”,地里的菜花基本算是卖出去了,不过每亩地只有约一千元的收入,这甚至不够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等投入。
“种菜花这十几年来就遇了这一次,没这么惨过。”62岁的菜农李夏隆在低价贱卖品质较好的一些菜花后,剩在地里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羊群来啃食。尽管这两天正在地里改种“娃娃菜”,不过面对飘忽不定的市场需求,他心里并没有多少把握,“我们就想改种其他蔬菜补救一下(损失),以后能否进入市场还说不上”。
近年来,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通畅,内地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频繁出现剧烈的涨跌怪圈。从“蒜你狠”到“蒜你贱”、从“姜你军”到“姜局”,大起大落的农产品价格不仅让这头的农户感到不安,另一头的消费者更是用调侃的方式表达着不满与无奈。此外,处于中间环节的批发商亦叫苦不迭。
兰州菜商罗连福长期经营着将甘肃夏菜转售至北京、西安等地的生意。“不仅是甘肃,山东、河北等地农户今年都在盲目种植菜花。”已有18年市场供求经验的他说,这导致各地价位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滞销。“此时将菜花外销通常会赔本,但不继续就会丢了异地蔬菜市场位置,就算赔钱也得硬着头皮坚持”。
“供求信息不畅,各地种植‘撞车’是导致此次菜花价格狂跌的主因”,甘肃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主任寇明科13日向中新社记者分析称,这两年蔬菜种植收益较好,内地不少农户都“跟风”种植,尤其是短时间内市场需求较旺的菜种,菜农的信息往往滞后市场变化,于是出现菜价狂跌或猛涨。
据官方统计,作为西北蔬菜生产、供应和批发集散地,甘肃每年5至10月要向南方20多个省会城市供应十余个品种、约450万吨的蔬菜。此外,还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寇明科表示,为了规避农户因供求信息不畅带来的“撞车”风险,甘肃近年加大了蔬菜冷库建设以调节市场供求,同时依靠每年外来的300多位蔬菜采购商所反馈的各地市场信息。“从这几年情况看,农户的种植风险已明显降低”。(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