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取消”还是“规范”,改革不能再遮遮掩掩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近年来关于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甚至废除的呼声一直不减。去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曾表示,职称外语改革将进行试点,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划分,突出实践要求。但话音刚落,被某培训机构尊为“职称英语教父”的培训老师便在其培训网站上“安慰”考生,“三年五载改不了”。
记者试图就改革试点效果、具体改革思路等采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但直至发稿前,“相关负责人外出学习不能及时回应”,改革的具体进展情况仍不得而知。
而就各地的改革举措来看,缩小考试范围、放宽成绩要求及延长考试成绩有效期等或是此轮改革的重点。去年3月,中国外文局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翻译系列职称评审外语考试发出通知,规定申报翻译职称人员应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但在拥有留学经历、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等10种情况下可以免试。
北京师范大学则对教学科研系列和非教学科研系列作出不同要求,非教学科研系列仍按现行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制度执行,而教学科研系列的职称评定则必须通过难度更高的WSK考试(全国外语水平考试,主要用于选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
但在不少专家看来,这样规范性的调整还是有些“换汤不换药”。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认为,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特殊背景下的职称外语考试已经失去了其时代意义,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由评定职称的必要条件逐渐转变为参考条件。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沈荣华则认为,自己曾在十年前就提出的“三不原则”至今仍然适用,也可以此为切口推进整个职称评定的改革,“‘不一刀切’,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不一票否决’,职称评定要采取多元综合评价标准;‘不一个模式’,职称评定逐步与国际接轨,分职称资格、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水平认定三个层面,所需要的外语条件也各不相同。”(本报记者邓 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