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进行海底300米出舱作业 潜水员将承压750吨

作者:郭淼 冯会玲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4-01-12 16:10:44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开始,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开始将利用我国自行建造的“深潜号”饱和潜水母船,进行我国首次潜水员出舱的海底300米作业。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意味着我国在深海潜水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更重要的,意味着我国具备了自主能力,能够完成我国领海范围内的海底工程建设维护和资源勘探,这对我国海洋经济的自主发展具有重要DE意义。同时由于是潜水员自行在海底行动,能完成机械无法替代的各种精细动作,因此在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等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海下300米,压力达750吨,潜水员们凭什么可以出舱呢?难道他们不怕压力吗?恐怕不得不提到我们刚才说到的“深潜号”饱和潜水母船。那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设备,能够帮助潜水员无惧海底300米的压力呢?

我国自主研发的这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安装在母船“深潜号”甲板上。本次作业从9日会一直持续至24日。据船上相关人员介绍: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6名饱和潜水员昨天下午一点,正式开始了进舱加压。

工作人员:我们平时在陆地上就承受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他要潜到300米水深,要出去作业,潜水员要承受将近三十个大气压。在这样一个高压情况下作业就必须给潜水员加压,加压到和海底300米深度一样的大气压他们才能出去作业。应该是44.5个小时。减压要减11天的时间。

工作人员介绍说,所谓加压是指潜水员进入生活舱后,随后舱内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在随后的44.5小时内,氦氧浓度不断发生变化,直到使得生活舱内达到海底300米的压强环境。在潜水员适应了这样的压强准备,就可以从生活舱进入过渡舱,为海底作业进行准备。

工作人员:在生活舱里面加压,生活舱等于是平时吃饭啊,洗澡啊都在生活舱里头。比如说他加压到300米这个水深的大气压之后,它再会和潜水钟连接在一块儿,潜水员从生活舱再到潜水钟里头。作业的时候是把潜水钟放到水底下,作业完了再把潜水钟拉起来,再和生活舱对接,对接完了之后,潜水员再到生活舱里面进行减压。减压到我们和平时大气压一样的状态下,他才能出仓。这样才是一个整个的饱和潜水作业的过程。

我国的蛟龙号已经达到水下7200多米,但是蛟龙号更多考验的是潜水器,而海下300米的饱和潜水考验的却是血肉之躯,所以风险之大超乎想象。

整个过程中,潜水员需要承受巨大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挑战。除了这些挑战外,他们还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一旦加压过程中船发生危险,潜水员该如何逃生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不就不得提到船内的逃生舱。

工作人员:这个逃生舱也是饱和潜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什么,因为潜水员在加压的过程当中突然船发生危险了。这时候潜水员是不可能出仓的,一出仓他人就爆炸了。因为他是在高压环境里面,外面又是常压环境。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要到逃生舱里头,通过逃生舱我们再进行施救。所以这也是一项尖端也好,核心的技术。也是这个饱和潜水的必须要有的一个设备。因为它逃生舱里头也是高压环境,增压到什么环境逃生舱里就是什么环境。因为潜水员不能马上出来,一出来人就爆炸一下子就爆炸了。

当然,技术人员要千方百计保证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整个加压过程中,技术人员设计了大量平台时间,让潜水员能够适应新的压力。第一个平台是在大概水下100米压强的时候,大约是在昨天晚上8点左右。顺利度过后,潜水员会在今天下午4点左右迎来水下250米压强。假如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适,这个潜水员会在另一个潜水员的陪伴下从另外一个舱退出来。剩下的4名潜水员会继续下潜。

除此之外,潜水员在吃和穿上,也有很多的讲究。

工作人员:潜水员的衣服上有一个专门输热水的管道。潜水服上有一根管道直接连接到上头,我们这个叫做生命系统。因为这跟管道不停地循环地给潜水员供热水,使他保持体温。因为海底300米非常非常冷,如果一般人下去一两分钟可能就完全丧失意识了,就必须通过不停地给他循环热水使他保持体温。所以我们这个饱和潜水,不单单是潜水员,他有一个团队在支撑它。包括生命支持系统啊,包括提供潜水员的饮食啊,都是是经过处理,让他们在作业的时候吃一些高热量的东西,还有一些其他的。包括增压减压,包括给他们的氦氧混合气体的配置,其实都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

今天 “深潜号”将从深圳离岸,前往北纬20度18分、东经115度09分的南中国海海域进行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中国之声将继续跟踪报道,也祝愿六名潜水员一切顺利。(记者郭淼冯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