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科院2013报告指出 拆迁村青年主动失业率20%

作者:孙毅 来源:北京晚报
2014-01-10 15:11:09

在唐家岭新村,像大亮这样的年轻人为数不少。

如今的唐家岭,已经完全见不到当初城中村的杂乱。道路宽阔、楼房整齐、绿化有序,封闭式的社区,配备了齐全的物业和安保系统,与北京城里那些商品房社区相比,从观感上已经不存在差别。

社区外的马路上,本村人老张穿着一身橙黄色的制服,正在清扫垃圾。老张今年50多岁,寒风把他的脸颊吹得显出了粗糙的暗红色,他说自己每月的工资大约2000元,“现在愿意干我们这活的年轻人确实少。做保洁的要么是我们年纪大的,要么是外地的”。

老张说,自己闲不住,一停下来浑身不自在。他还透露,同事中的外地人工资要比自己稍高,因为“外地人还要租房,本地人不用”。

在“唐家岭新城”社区门口,有个招聘广告,招聘的是物业收费员和保安。记者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地人确实少,招到了年纪也都偏大”。他透露,年轻保安一个月的工资约2200元。

破题

建设培训体系 开拓多种就业渠道

针对拆迁村年轻人失业率高的问题,《研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如通过政策集成,集体土地“自征自用”,征地安置、定向出让等方式,留出空间保障农民就业;加快行政审批速度、给予相应的便利政策,尽快启动集体产业建设,为安置农民就业提供岗位。海淀区也曾为开拓拆迁村农民就业渠道做出尝试,比如自主创业补助参照城镇标准执行,乡村旅游、种植园之类的都算,农民交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自己的部分,企业承担的部分由政府补贴;灵活就业,即工作岗位、时间不固定的工作,比如月嫂、接送孩子等也参照自主就业给予补贴。2013年7月18日的《北京日报》就报道,唐家岭老村的冬枣种植园,就给村里农民提供了发挥特长的工作岗位。

除了提供培训和岗位,政府还应该探索途径加以引导,帮助农民合理理财、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杜绝奢侈滥用现象,遏制农民由于手中拥有高额资产而滋生的好逸恶劳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拆迁村农民就业意愿低的情况,海淀区政府曾制定了鼓励措施。比如,农民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免费的也不去,觉得耽误时间,于是区政府在培训期间每天给予参加者几十元的补贴,从就业观念上给予引导和帮助。

《研究》认为,提高就业率的当务之急还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年轻人要因势利导,在加强对他们就业意识教育的同时,结合年轻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变传统的简单岗前培训为定期的现代专业技术培训。而解决拆迁村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根本举措,要将失地农民就业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完成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打破就业壁垒,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向居民的转变。

文并摄 D17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