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感存在心理障碍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多数年轻人陪伴家人时间有限,交流、关怀都不充分,与家人相处方式还存在不少误区。
从陪伴家人时间来看,近一半年轻人每天与家人呆不到2小时,而1个小时以内的占4成。从与家人交流而言,每天交流比例38.9%,每周交流不到一次的达到32.4%。从关怀家人程度上来讲,47.7%的年轻人时不时关注家人,21.6%的年轻人则很少关注家人。
在与家人关系中,70后最重家庭关系。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与家人相处、与家人交流、关爱家人等方面,70后都比80后、90后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本次调查显示,在是否经常关爱家人的问题上,30%的年轻人表示没时间;而超过4成的年轻人认为“关爱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不必刻意去表达”;有超过2成的年轻人存在表达上的羞涩;7.1%的年轻人认为“太熟而不必要”。
“70后和80后、90后在关爱家人方面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问题,出生在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以后的后两代年轻人,在关爱家人和沟通表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家庭研究室唐灿研究员说。
从家人快乐中获得快乐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年轻人的快乐更多来自获得而不是给予,家人快乐与年轻人的快乐程度息息相关。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聊天,48.1%的家人能感受到快乐,而49.5%的年轻人没做;表达情感,45.5%的家人能感受到快乐,而58.2%的年轻人没做;一起吃饭,41.7%的家人能感受到快乐,而54.9%的年轻人没做;一起做喜欢做的事情,44.4%的家人能感受到快乐,而65.7%的年轻人没做。
“年轻人对于家人的快乐缺乏足够的关注,同时与家人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对快乐的认识出现巨大偏差。”肖明超认为,“家人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不是这些仪式感的方式,比如给家人送多少礼物,带家人去旅行多少次,反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的陪伴、情感和爱的表达就可以让身边的人很快乐,家人要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家人希望得到的快乐,年轻人时常忽视,而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年轻人需要发现家人真正的快乐所在,并让给予也成为令自己也很快乐的事情。”胡平说,“快乐应是家人间的获取与给予,这是一种双向传递。”
“有很多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在家庭中创造和传递快乐的能力。”唐灿说,一方面,独生子女普遍性地“天然”缺乏以他人为中心为焦点的生活习惯,这也表现在与家人关系中,更多地重“取”轻“予”;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也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因为它形成了一种自发隔离的机制,减少,甚至隔离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与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交流与互动。
“以善意的语言、平实的方式提醒、鼓励或指点年轻人去关爱自己的家人,应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对年轻人而言,希望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任何勇敢的表达、真心的关怀都能给家人带来快乐,也同时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快乐。在物质以外,真挚的语言、动作、眼神都是快乐的介质。”唐灿说。(记者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