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问“湖北巴东5.1级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吗?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5.1级地震已过近30小时。记者从巴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17日14时,累计27286人受灾,地震致3人受伤,无人员死亡。
巴东地震救援、群众安置、隐患消除等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引来众多网民牵挂。由于此次地震震源比较靠近三峡大坝,地震是否与三峡大坝有关?地震是否将带来一些次生灾害?三峡库区是否进入地质运动活跃期?一系列疑问也成为网络关注焦点。
巴东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吗?
【网友疑问】“天外肥贤”:湖北地震太少见了,和三峡大坝有关吗?“努力做自己的superman”:想问一下巴东5.1级地震跟三峡是否有关系?两者的距离很近。
【专家答疑】地震专家、中科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倪四道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们在湖北、陕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的地震台站都测到此次地震的相关数据。根据分析,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为4到7公里,平均起来为5公里左右,相较于大陆地震平均10公里的深度,这次算浅源地震,因此破坏程度较一般5.1级地震更为严重一些。
参与此次地震应急指挥的湖北省地震局副研究员王秋良博士表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三峡库区,与三峡大坝相距约66公里。这一次地震的成因比较复杂。因为当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灰岩区分布比较广,岩溶发育比较强,也有一些煤矿,再加上这一区域本来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因而,地震的具体成因比较复杂,不排除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缘故。
王秋良说,其实,三峡水库蓄水之前库区也曾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比如,1979年秭归发生过5.1级地震。那次地震的震中,与此次巴东地震的震中相距仅10公里。这次地震,也是近年来三峡库区第一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
地震是否将带来次生灾害多发?
【网友提问】网友“xf”说:巴东地震,结果余震不断,据说还有一次地震,夜晚怎么办?
【专家答疑】王秋良说,5.1级地震发生后,巴东县余震接连出现。截至17日14时,已发生余震71次,其中1.0级以上余震23次(含2.0级以上余震2次)。
据湖北省地震局监测,多数余震为微震,主要分布在岩溶发育区或者煤矿分布区。从整体上看,余震的震级逐渐减小、频次逐渐减缓。预计最近几天中,还可能有微震出现。近几年内,也不排除会有微震出现。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张云钦表示,次生灾害主要是指震动发生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些单体开裂或者滑动。截至目前,监测数据显示地震范围内出现10个滑坡点,没有诱发次生灾害。
位于库区的黄土坡是重点滑坡防治点。三峡库区地震防治工程,对黄土坡采取了以挡墙和护坡为主的治理。张云钦表示,从目前监测看,黄土坡在此次地震中没有出现重大变形,不过不能放松警惕,此处一直有专班人员长期监测。
三峡库区是否进入地质运动活跃期?
【网友提问】网友“阳光男人”说,巴东地震是否预示湖北已经进入地质运动活跃期信号?
【专家答疑】三峡地区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记载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10余处之多。据王秋良介绍,这次地震及余震,并不意味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在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之前,库区一带也曾有地质灾害发生。随着相关专用台网的建设,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地质运动活跃的猜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水库蓄水会诱发或更准确一点应该叫触发地震,但地震的震级不会超过该地区构造地震的水平,世界上已经建成的大型水库几十万座,关于诱发的研究成果很多,结论都是一致的。诱发地震的频度在蓄水初期会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监测数据表明,蓄水期间水库地震活动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主要由岩溶、矿洞浸水引发。目前学术界公认,对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来说,水库蓄水只可能触发距离库区较近且已接近极限状态的发震断层。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库水向外渗透距离不会超过库岸第一分水岭,一般距库岸边约3到5千米,至多不大于10千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厚群院士表示,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仍有一个较长时间库岸再造过程。鉴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两岸高陡岸坡危岩崩塌险情难以发现预测,同时库区近年来城镇规模和人口过度扩展,土地开发建设致灾危险性不容忽视,因此对地质灾害防治仍需高度重视。
(“中国网事”记者梁建强 黄艳 李劲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