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理不分科”在中国引热议

作者:谢立言 史卫燕 来源:新华网
2013-11-28 14:26:09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涉及的教育改革领域内容,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业内人士称,“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是中国教育制度与国外接轨的体现。

据了解,美国大学录取新生的标准包括:高中毕业前一年的学年平均成绩、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的成绩及学生的社交参与能力等。在英国,高中生对科目选择的自由度也很大。

“这是中国教育方针战略的重大进步,虽然不能说使我们在考试形式与考试机会上与国际完全接轨,却在理念上迈出了一大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伟指出。

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在人才方面不仅要在量上取胜,更要从质上取胜。

“文理不分科”将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宋伟认为,“不分科”对人才素质教育、通才教育的需求,对未来人才在学习的深度、方法及知识结构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将成为这项改革的受益者。“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能提升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宋伟说。

中国矿业大学的研三学生刘茜十分赞同这项改革,她认为,“从中考开始,考试科目的设置就容易让我们形成偏科,未来不分科,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谈及对教学的影响,湖南师大附中地理特级教师梁良粮坦言,已经形成工作定式的管理者和老师,需要转变思想,打破既有惯性。

因为中学阶段分科大多在高三进行,因此对大部分学校而言,现有的师资力量足以应付文理取消分科后的教学要求。

不过,也有不少人希望保持“文理分科”,持这一观点的人普遍认为,如果高考的人才评价取向不往多元化发展,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往多样化方向探索,考试科目的增加对学生意味着更大压力。

北京某建筑企业职员陈然来自山东,他说,自己文科基础差,若高考加上文科的话,“压力山大”。

“取消分科会增加学生负担,对于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不论学习几门课程,学生都是每分必争的。”正在复习考试的高三学生黄文说。

不过,宋伟说,文理不分科的前提是减少科目,加强和拓宽对学生基础科目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记者 谢立言 史卫燕)

实习编辑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