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检查花样多 领导视察变身“全民造假”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07-06 09:21:30

专家支招“领导视察”

看似天衣无缝的手段真的毫无破绽吗?被欺瞒的“上级”真的一无所知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曾经在被问及领导下基层视察、调研的真实性时坦言:“问题是存在的,譬如有领导下去视察,当地都预先进行了周密部署,安排地非常具体,领导人成为了一个机器,这是很可悲的。还有的领导去视察,周围几十个人前呼后拥,大部分都是民警和干部化装的,全是假的。”

是什么让基层公务人员假扮百姓迎接领导?是什么让一棵树不能真正扎根大地?是什么让地方官员一定要用反常识的态度营造一个个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面子工程”与“领导视察”为什么成了焦不离孟的亲兄弟?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对此进行分析:

视察分类:存在方法问题的视察和完全没有必要的视察

视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从整体来说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监管,这是法定的要求,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在实际的检查当中,会出现五花八门的情景,大体上有两种类别:一是确实是上级视察,但是方法可能有问题。比如没有按照正常的方法检查,就是走过程。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检查、视察,就是添麻烦、讲排场,甚至耍歪风的成分都存在。

视察乱象是形式主义、浮躁主义

这些现象存在,跟眼下监管和监督的形式主义、浮躁主义有很大关联,特别是在一些评价的安排中,本身可能就是不科学的。有一些根本不需要去视察的,在设置方面可能根本达不到,只能用造假的方式来满足要求。当然有些方面确实需要视察,像教育评估,但是现在太强调单一的方法,应当改变一些形式方法,能不能有更长期的综合性评估、分析性检查、没有可能预留时间的检查,是不是能够采取自下而上的评估方法,各种方法综合运营。

领导私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检查、视察往往是上级先通知下一级检查的项目、时间,给了被检查对象充裕的空间造假。而下级又往往对上级精心的准备出现错误的判断,所以上下级都应该有反思的地方。

被检查方有一些是迫不得已的,因为领导定了指标就要完成,达不成可能会带来一定后果。当然下级当中也存在这个现象,明明达不到要求,但是却一定要满足。

现实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发生在官场当中的造假,这种造假的危害性远远低于民间的包括企业的产品,行业的标准。而官场中的造假会带来整个社会风气的破坏,让很多公众甚至百姓认为官场都在造假,民间造假又为何不可呢?所以,视察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反应了政府的监管、监督,特别是对下一级的活动进行检查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照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真实、可靠,不允许出现造假的情形。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改变视察乱象的三点建议

第一,应当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派作风。官员应当立足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服务,这跟目前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评价的方式应当改变,不必要的评价应当完全去除掉。除了上级对下级的检查之外,也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因为群众在第一线,发挥群众的作用能够让自上而下的监督、视察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的监督结合在一起。

第三,对造假现象进行明令禁止、严格打击;对被监督对象启动严厉的问责制,给予严厉的追究;而对上级完全不必要的监督检查给下级带来的麻烦,也一定要加大追究力度,我们更应该反思上级在视察当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从上级改变评估方法、监督机制,能够避免本身带来造假的因素和环境,下级肯定会失去造假的可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