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一落千丈 河北发展要为北京蓝天减速?

作者:刘世昕 郝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6-06 09:32:03

保增长与保蓝天的平衡点在哪儿

2012年,河北省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6575亿元,位居全国第六。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当地能源消耗量的迅猛增加和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国占并不回避河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他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河北的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比较集中,其中全国粗钢的产量1/4来自河北。此外,河北的能源结构也不尽合理,能源消费量在全国居第二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水平高59%。以石家庄为例,2000年,全市用煤量为1500万吨,2012年增至6100万吨。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过量直接带来的是河北环境治理的压力,特别是以煤烟、颗粒物为特征的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位。

在全国空气污染的十大城市名单中,河北的石家庄、保定、邢台、唐山都曾多次榜上有名。对河北来说,治理大气污染不仅为北京,也为自己。河北全省的大气治理路径与北京大体相近,也是减煤、降尘、控车,只不过多了一个污染企业的搬迁。

众所周知,当年为了改善北京的环境质量,首钢搬到了河北曹妃甸,那么当今天河北自己面临结构调整时,它的很多污染小企业出路又在哪里?再有,北京的目标是将煤炭消耗控制在1000万吨,但有两亿吨煤炭消费体量的河北要减到多少才能跟北京匹配?

河北省发改部门一位负责人感触颇深,他说,上一轮北京进行结构调整,其结果是,钢铁、水泥等行业都调整到了河北,当时北京企业的环保标准高,这批企业来到河北还算是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刚刚在河北发展了,创造了效益,但北京对蓝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这批企业又面临挑战,他们该搬到哪里去呢?

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75%,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河北正处于重化工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期,发展的阶段不一样,但百姓对好环境的追求应该是一样的,那么河北需要为北京的蓝天减速吗,如何形成河北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

在庄志东看来,也不能因为北京人对蓝天的需求就不让河北发展,但对河北来说,值得思考的是,在当前钢铁等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能不能抓住机会提升产业的档次,淘汰污染重、能耗高的小钢铁,整合成效益高、污染低的企业。

目前河北钢铁的年产量有3亿吨,有专家的观点是,河北应该好好测算一下,究竟需不需要这么大的钢铁生产规模,京津冀的环境容量能否支撑得了3亿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金南曾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我国粗钢、水泥产量分别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4%、60%,且在空间上高度集中,仅京津冀鲁地区4%的国土面积上就生产了全国36%的钢铁、16%的水泥,而这一区域也是灰霾天的重灾区。

这组数字敲响的警钟是中国不能再做世界的工厂,而华北地区也不能成工厂的核心区。

事实上,在河北看来,保增长与改善民生、提供蓝天都是地方政府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如何找到合理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