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北京一些学校和机构小升初信息未充分公开

作者:李新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5-29 09:24:13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未获有效信息

2012年9月,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北京小升初政府信息“申请公开”的现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委托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向北京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17个区县教委、17个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的信息公开办公室及东西海朝四个区34所中小学,共计70个单位,通过快递寄交申请函和申请表的方式,提出公开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招生信息的正式申请。

申请事项有六个方面: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以及入学方案中对落实公示制度的规定;二是每所初中的划片信息;三是每所小学的毕业生人数和每所初中接收小升初学生的人数;四是每所小学电脑派位学生的录取结果和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五是每所中学实际接收学生的录取结果,包括学生姓名、生源学校、户籍所在区县和入学方式;六是初中具有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和所属的特长项目。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回复率较低。截至2012年11月12日,仅收到北京市教委和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房山、顺义、丰台、密云等9个教委发回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以及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和房山、通州、延庆等4个招考中心的电话回复。34所中小学均未对小升初信息公开申请做出回应。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来电说明:“小升初信息不在市考试院,而各区县教委的建制不同,不确定小升初信息是在教委还是在招生考试中心。”

在申请信息公开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诸多问题。例如,各区县、各单位申请公开的办法不同,要求申请人通过不同的程序并填写不同的表格提交申请,往返寄送多次材料更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研究者对9个区县教委回复的信息公开告知书进行统计,发现对于“电脑派位结果”和“中学录取结果”两项,大部分教委不予回应,部分教委以录取结果涉及学生隐私,“不属于公开范围”,或称信息正在统计中。

含糊笼统是这些单位回复的统一特征,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界限模糊。有的区县在回复中只有几行字:“对属于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本机关已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提供,不属于公开范围的不予公开。”

知晓每所小学毕业生人数和初中接收学生人数可以帮助公众有效判断某个区县是否存在择校现象及择校的程度如何,然而仅有4个单位提供了全区小学毕业生总数和初中接收学生总数两个数据,这种信息公开,对于公众有效监督小升初情况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信息公开监督电话别成摆设

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然而学校的划片信息却成了个谜。此次调查发现,北京市17个区县中仅西城区于2012年5月在官方网站公示了“2012年小升初派位划片表”。东城区、朝阳区教委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中写道:“相关信息可向招生部门咨询”。还有的区县有不成文的规定:“划片信息不易提前公布,会在约定的时间内公示两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员认为,小升初信息公示制度的落实,将每个学生的生源学校、录取学校、录取方式,每个学校的划片信息、录取人数、录取范围等全部展现给公众和媒体,在有效控制跨区择校、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同时,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实现。促进划片信息、录取结果、经费来源等小升初信息的公开,是保障小升初公平的第一步和最基本条件之一,是缓解小升初择校热的必要方式和重要途径。

几经网络、电话、实地和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周折,仍然很难获得小升初信息,无奈之下,研究人员致电某区教委公开的信息公开监督电话,负责人却告之,该电话仅针对公共卫生进行监督。

由于政府信息不公开,网络上的各大小升初论坛、小升初QQ群成为信息的集散地,还有很多家长参加各种机构举办的讲座期望得到信息。一个很有人气的教育论坛已有会员200多万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升初”课题组认为,信息公开有助于增加政策和工作程序的透明度,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市教委及各区县教委应当落实信息公开工作,设立小升初信息公开的责任机构,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由专人专管该项工作,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内部各部门间的工作。而中小学教务处直接管理学生招生、毕业工作,可确立为小升初信息公开中的责任机构,校长应该成为第一责任人。(记者李新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