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份简历、笔试和面试不超过10次、求职三个多月,至今还没签约……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招聘岗位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
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通知,要求拓宽就业渠道,大力促进就业公平。然而,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学校、性别、疾患等规定,仍让部分大学生感到,这些花样百出的就业门槛令人心忧。
是用人单位太挑剔还是大学生求职要求高?
四处散发的求职简历,一双双渴求用人单位签约的眼神,排着长队只为递上自己的简历……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大学生招聘会现场,拥挤程度如同春运时的火车站。
在太阳底下排了近1小时,江西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易锋才进场。“我参加了十几场高校专场招聘会,提交了110多份简历,得到的笔试和面试机会加起来不超过10次。”
“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历史最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一毕业就失业”的氛围笼罩着职场新人。
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
是用人单位变得挑剔了,还是大学生的就职要求变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相比2001年的114万大学毕业生,12年的时间人数涨了7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与此相对应,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影响,就业岗位数量逐年减少。“现在光伏产业进入寒冬,不少企业的招聘也处于半停滞状态。”武汉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贸、金融、制造等行业招聘人数也下降了两三成。
一面是找不到工作,一边企业却找不到合意的人才。合肥一家私营模具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年一直没有招到合意的技术人员,月薪4500元左右,本科、大专都不愿意来,现在只招到一个中专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