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探月之后还探啥

作者:蒋建科 喻思娈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5-06 08:58:43

“地球上的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为什么要研究太空呢?”

叶培建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叶培建进一步解释,太空有四大资源:高位置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相对地球环境,空间环境具有高净化、微重力等特点,这对制药、冶金、提纯等有巨大帮助。”叶培建认为,深空探测能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综合表现和国家能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占据了太空,谁就主宰了世界。”

在叶培建看来,深空探测对了解宇宙的形成,以及太阳系,地球生命的演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深空探测可以解答地球如何起源与演变,行星和太阳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地球的未来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深空探测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惠及民生。叶培建说,美国阿波罗计划先后有几十个行业的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创造了80多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带动了科技创新和社会飞速发展。在计算机、新材料、医疗等诸多领域获得专利3000多项,其中1000多项民用专利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数码相机、太阳镜、无菌室等至今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深空探测还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叶培建深情地回忆道:一位老华侨曾激动地感慨,中国的卫星能飞多高,我们华侨的头就能抬多高。

探月提升深空探测技术

我国自主开展火星探测的前提条件已基本具备

深空探测技术作为人类保护地球、进入宇宙、寻找新的生活家园的重要手段,成为未来航天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尽管充满挑战和风险,也曾经遭遇失败,但人类探测深空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从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技术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发射了200多个探测器,其中月球120多个,火星和金星各40个。

叶培建介绍,目前太阳系的所有大行星都被不同程度探测过,通过深空探测活动得到的关于太阳系的认识超过了人类数千年来获得有关知识总和的千万倍。

在天文观测方面,人类已把各个波段的天文卫星送入太空,其中较大的有美国的伽马射线观测台、先进X射线天体物理设施、红外望远镜设施、“哈勃”空间望远镜等4项,而尤以“哈勃”空间望远镜最为瞩目。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在完成既定的工程验证和科学探测任务后,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奔向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抵达L2点的国家,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征程。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并在约3公里的相对距离与“战神”擦身而过,精确交会,获得了该小行星分辨率优于10米的清晰图像,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又一次成功探测小行星。

叶培建说,月球探测工程使我国掌握了许多深空探测技术,也新建一批基础设施。探月工程二期实施期间,我国建成两座大型地面测控站,加上其他技术,我国的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能够达到距地球4亿公里的火星,具备对火星探测的远距离测控通信能力。”

“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发射嫦娥三号,在月球进行科学探测,实现首次‘落月’,搭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工作3至6个月,并完成相关数据的检测和回传任务。”

叶培建认为,在2020年左右,我国有望实现月壤的采集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