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的人认为在网上暴露隐私信息会增加安全隐患
调查中,76.3%的受访者认为,在网上暴露地理位置等隐私信息会增加安全隐患。
具体来说,安全隐患包括:“暴露个人位置和状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64.9%),“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骚扰”(62.8%),“容易造成经济损失”(49.2%),“随意发布亲友和小孩的照片,可能引来犯罪分子”(48.8%),“会造成人身安全威胁”(41.8%)等。
李智伟说,现在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很多。比如,为了防止骚扰和泄密,会专门申请一个邮箱用来注册账号;从不轻易授权任何网站绑定QQ号、微博账号、淘宝账号、手机号码等,因为这些账号都包含了很多重要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会产生很多麻烦,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一方面,我们要提醒大家谨慎发布信息;另一方面,诈骗、绑架等违法犯罪行为是独立的行为,不能因为个案就认为其与社交工具的使用有必然联系。
“有人觉得网上都是‘匿名’的,可以瞒天过海,事实上不是这样。首先,现在网络安全技术很发达,只要上网就会留下‘踪迹’,只要‘顺藤摸瓜’,揪出犯罪分子是很容易的。其次,对网上犯罪的惩处与普通犯罪相比,并无大的差异,皆有法可依。因信息泄露而使个人遭到侵扰的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并非法律管不了,而是维权成本太高。因为信息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侵权成本很低,难以追究。所以,要保证个人隐私安全,自觉自律是首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刘德良说。
61.9%的人建议不要在网上过多暴露生活细节
调查中,76.8%的受访者表示重视上网时的个人隐私保护,其中36.9%的人“非常重视”。
为了避免“泄密”,61.9%的人建议“不要过多暴露生活细节”,56.6%的人认为要“避免发布个人信息、所在地点和照片”,55.1%的人建议“避免过多公开电话、邮箱等个人信息”,45.7%的人认为最好“只与值得信赖的人成为好友或‘互粉’”。
魏建勇说,社会化媒体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虚拟世界也要尽快建立起更完善的秩序。
天津市民孙婉佳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终有一日互联网将成为人们的第二居所,到那个时候,就会有更健全的防护体系和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人们的安全保障。但现阶段,网络安全环境仍在建设中,这就需要每个人自觉具备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使用社交网络时,既要尊重他人隐私,又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因为网上传播行为都发生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人际网络中。这种传播行为渗透力极强,往往不可控。”苏俊斌说,现在很多用户的社交媒介素养不够,对于一些新兴的社交网络服务潜在的传播效果并不清楚,根本无法正确评估其后续效果。
他表示,在呼吁社会各界增强媒介素养的同时,也建议社交平台的提供商,增加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例如,修改移动端口默认发送地理位置信息的设定等。而对普通用户,也要增加安全提示。社交工具虽然是以实现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互联网产品,但也不能把牺牲用户安全作为代价,不能因小失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