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为何频现“雷人情节” 哗众取宠提高收视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4-14 09:05:01

“编剧胡编、导演乱导”

抗日剧为何频现“雷人情节”

一个女兵被日本士兵围攻,寡不敌众惨遭轮奸。女兵在痛苦中挣扎着抓起地上的弓和箭,翻身而起,抽出弓,搭上箭,每一发都有三支箭,箭无虚发,一众日本兵和汉奸纷纷被射倒。这样的剧情出现抗日题材电视剧中,遭到很多网友嘲讽。

一颗手榴弹可以炸毁日军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一个抗日战士居然能把鬼子撕成两半;女子裸体与八路军战士相互敬礼……如今,科幻、悬疑、武侠、时尚、性感等一切能够博人眼球的手段都已出现在抗日剧中。在央视4月10日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记者惊呼“‘抗日剧’可以这么拍?”在这些抗日剧中,很多抗日英雄被塑造成神话般的人物:打不死、智慧多、能掐会算。

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中雷人情节为何频频出现?4月10日,美国《侨报》刊载的《抗战剧已“黔驴技穷”》一文中指出:当下流行的抗战剧中的滥加“荤腥”,是低俗文化的潜规则使然。有的导演和编辑指望以“奇”制胜、以“裸”诱人,体现出他们“黔驴技穷”。

4月11日,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下称“盛大文学”)编剧公司成立,这是中国首家编剧培训公司。近年来,盛大文学一直为影视界提供“最适合影视改编的网络小说”名单和大纲,为影视界提供优秀、成熟的剧本。

谈及“雷人抗日剧”时,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说:“这些编剧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不具备通常叙事意义上的价值观、方法论。经过培训的编剧,被好的导演带过的编剧不会这样写剧本。‘抗日雷人剧情’是不充分竞争的市场产物。”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俊认为,对于抗日剧的改编必须有底线,不能超越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传递正能量是抗日剧的创作宗旨,其目的是教育国人铭记历史、莫忘国耻,激励国人斗志、奋发图强。八年抗战有很多可歌可泣、雄浑悲壮的故事,以故事情节塑造人物足以让人们在愉悦中受益。

有数据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4年这几十年里,国产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一共有150多部,平均每年3部。而近几年,人们常常一天就可以看到五六部。这说明,抗日题材影视剧在我国有广泛的受众市场。虽然剧情“低俗雷人”,但很多观众会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情去观赏。一传媒企业负责人说:“其实观众也知道是娱乐,谁还会当真呢?”从某种程度上讲,“雷人剧情”已经成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武器,这使得“编剧敢胡编、导演敢乱导、投资方敢投资”的风气愈演愈烈。

有评论认为,抗日题材之所以在电视屏幕上“扎堆儿”出现,有“题材安全”、“好通过”的现实考量,但忽视艺术品质、导致胡编乱造的原因,又不仅仅是编剧的责任,很多导演、演员心态浮躁,不肯认真讲述故事情节和塑造角色,把“杀鬼子”当成“玩电子游戏”,这一点,即便在眼下各电视台反复播出的所谓“精品电视剧”中也可见端倪。

所以,面对泥沙俱下的抗日题材剧目,不光要在剧本论证、拍摄许可、审查把关阶段,提升其艺术品质和创作水准,对于已经或正在播出的剧目,也要进行“清理”,对于粗制滥造、情节离奇、把战争当电子游戏拍摄的电视剧,要坚决“拿下来”,避免对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历史认知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