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今年将超2亿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凸显]
[98%网民赞成废除养老双轨制 专家:启动事业单位改革]" />

中国式养老出路在何方

作者:李松涛 宁迪 关尔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3-25 09:50:26

能否再增加一项养老保险

养老机构远不能覆盖所有老人,而居家养老同样举步维艰。

赵阿姨在经历了5家养老院之后选择在家养老,但却一直难以找到理想的护工。几经周折找到的护工每月工资要3500元,已经是赵阿姨夫妇总收入的一半,遇到春节,工资还要翻番。

“居家养老同样面临费用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大障碍影响着民间资本的进入。”党俊武告诉记者,那些看好居家养老市场的投资人遇到了资质问题,就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究竟是一个商业公司,还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医疗机构?

如果定性为商业公司,会遭到很多老年人的排斥,而且无法享受国家对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但如果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就意味着,所有的投资都变成捐赠。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中,医疗服务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注册为医疗机构,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都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

这样的困境一直困扰着所有试图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机构。从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运作来看,这些机构基本上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工商注册的商业公司,同时又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而这样的双重身份本身就是矛盾的。

“老龄服务的核心是服务费用来源和服务体系。”党俊武说,在制度上,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长期照护(照料护理)保障制度。老龄服务的支出不能靠养老金,养老金主要解决吃饭问题;也不能靠医疗保障基金,它主要是解决看病问题。必须在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之外,建立独立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来解决失能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费用来源问题,在此基础上建构老龄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

在党俊武看来,资金是目前制约老龄服务发展的根本。需要对此进行探索,老人有了足够的钱,就能够购买到服务,对养老的需求才能转变成有效需求。这就要求建立独立于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包括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照护津贴制度,再加上一些慈善捐助,这样才能够覆盖老龄服务所需要的费用。

“老人如果身体健康,需要的费用是可控的,但如果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每天躺在床上等待照料护理,所需要的费用就很难控制,需要有保险的介入。”党俊武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院王广州告诉记者,养老负担一直以来可能被低估了。有研究表明临终卧床半年以上,要按经济成本讲需要花掉他一生积蓄的75%,费用是无边的,弹性很大,很多都需要靠保险支持。

据了解,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卫生部、人保部、保监会等部门都曾进行了研究,但至今未有试点。

“养老金现在表面上看是够的,但要注意到区域的不均衡。”王广州说。

王广州告诉记者,养老金现在无法跨省接续。农民工打工地点可能不固定,比如北京5年、沈阳5年、广东5年,打了15年工,按道理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累计是15年的,但由于它不能转移接续,他就只能领最后那5年,还不一定领得到。所以每年都有农民工退保。(记者 李松涛 实习生 宁迪 关尔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