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水货”药如何填补用药空白
抗癌假药中,有一类是来自于境外、但却没有国内相关批文的“水货”药,也是属于药监部门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但不少患者向记者反映这类药的确有一定疗效,甚至堪比一些正品药物,价格却相对低很多,成为他们的真正的“救命药”。那么,“水货”药斩断之后,谁来填补患者的用药空白?
记者调查发现,治疗肺癌的常用正品药“易瑞沙”每瓶5000多元,患者单月药费通常高达15000多元。一些人利用在境外工作的便利,在印度等缺乏药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购买“易瑞沙”“特罗凯”等抗肿瘤药品,通过邮寄、水客带货等非法途径走私入境,销往全国各地。
知情人士透露,像印度版的抗肿瘤药的价格通常只有正品价格的1/5到1/10。在国内需求量大,一般情况下,货只要进入中国,很快就能卖出去,基本不用担心销路。
非法销售印度抗癌药构成销售假药罪,但国内很多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肿瘤患者也确实通过这种非法途径获得了急需的药品。买药者姜某称:“我爸爸是肿瘤患者。如果通过正规途径买药,一个月就要花15000块钱,而从网上买药,治疗一个月才花1500块钱。我给他治病,只能通过这个途径买药。”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也发现有不少患者在四处询问哪里才能买到印度产的抗癌药,而愿意提供“代购”服务的比比皆是。
那些经济条件有限的癌症患者家庭,一边是足以令他们“倾家荡产”的昂贵进口抗癌药,一边是亲人减轻病痛、延长生命的痛切需求。曾经代理过抗癌假药案件的律师高振华向记者感慨,含有有效成分、但侵犯知识产权的抗癌药物,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就像是一场生命权和知识产权的“竞跑”。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的法学博士黄勇说,从维护法治角度,司法机关应当依法打击非法销售药品,但非法渠道被截断后,无力购买正规渠道药品的患者将无从获得救命的药物,又有违人道主义。“因此,如何认识此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如何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是司法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