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北京遭遇25个雾霾天 比常年平均值多出13天

作者:骆倩雯 来源:北京日报
2013-02-01 11:11:07

重污染天数多达半月

不少网友抱怨,今年1月的31天里,几乎难觅蓝天的踪影。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查阅记录后告诉记者,这个1月份,本市一共遭遇了25天雾霾日,相比常年的平均数12天,整整多出了13天。这25个雾霾日里,有23天是轻雾,2天是大雾,而霾往往是伴随着雾出现的。“能见度大于1公里小于10公里的叫轻雾,而小于1公里的就叫大雾了。”张明英解释。

“今年1月份频发的雾霾天气还是比较少见的。”张明英翻看了往年的气象记录,发现在历史上,雾霾日超过今年1月份的要追溯到1972年,当年的数据显示是26天。历年1月份雾霾日比较多的,还有1989年的24天、2001年的20天和2006年的21天。

记者统计发现,因为雾霾的出现,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1月出现了15天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受到惨烈影响。其中,京城遭遇了四次雾霾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月10日至14日、18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7日至31日,首尾两次最长,都持续了5天。

雾霾频现与冷得早有关

为什么今年1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雾霾天气?张明英分析了四个原因:

一是冷空气来得太早,就往年来说,一般是“三九”、“四九”天要冷过“一九”、“二九”,而今年的情况正好相反,冷空气来得太早,在去年12月底和今年1月初就已经影响本市,导致当时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4℃至6℃。到1月份的中下旬,空气回暖迅速,但前期的冷空气导致地表温度过低,就容易形成逆温层,而且比较稳定。这样一来,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导致雾霾的第二个原因是,从1月后期开始,大气环流有明显的调整,由经向型转为纬向型,以至于冷空气的主体位置偏北,北京上空很难受强冷空气的影响,风力和风速相对较小。

此外,华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和前期降水量较多也对雾霾天气造成影响。张明英告诉记者,由于有西部的太行山和北部的燕山的阻挡,对近地面层的空气起到滞留作用,污染物容易在山前堆积,不易扩散。同时,雾霾日偏多也和今冬前期降水量较多有关,“因为地表的含水量较大,近地面的湿度高,而水汽遇冷就容易形成雾。”张明英说。

专家支招

四剂药方减排降污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灿发给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开出了四剂“药方”—

改变城市规划:从北京城中心往外环走,楼越建越高,城中心区就像一个锅底,导致污染物容易在此堆积,很难扩散。将政府机关或相关单位迁到郊区,这样到城中心的车辆就会大大减少,污染物也不会那么集中,慢慢地从“锅底”向“锅沿”上移动。

加大力度淘汰老旧机动车:去年北京市淘汰了30多万辆,今年打算再淘汰18万辆,王灿发说:“这个数太少,应该加大力度,在淘汰完黄标车的基础上,开始淘汰国一、国二等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王灿发认为,北京让车辆统一“喝”上“京V”油,并率先实施“京V”排放标准还不够,因为新标准针对的是新车,但现在北京市的在用车大部分都是国四之前标准,排放量会比“京V”标准的大,“淘汰一辆旧排放标准的车相当于少上路好几十辆车。”

转变发展思路:在国外,如果一个城市的年人均GDP达到四五千美元,城市发展就会由原来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优先,而去年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一万三千多美元。“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矛盾时,应该以环境保护优先,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保护环境。”曾有专家测算,如果年人均GDP增长8%以上,那对环保的投入必须占到GDP的2%,才能保证环境质量维持原状,不会恶化;投入达到2.5%至3%,才能使环境得到改善。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周边地区对北京污染的影响大约占到四分之一,比如河北省一年烧煤就达2亿吨,而北京不到2000万吨,差距很大。北京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应该帮助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周边省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记者骆倩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