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2年12月7日完成台本
——文明交通,拒绝“中国式”!
(节目导视)
解说:
一上路就堵,一堵心就烦,一烦就生气,一气就冲动。
行人:
你开吧,你撞吧,我让你撞,你撞吧。
解说:
红灯难停,绿灯难行,“中国式”过马路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行人:
一看见人家过了我也过。
解说:
交通信号你认识吗?
记者:
这个您知道吗?
司机:
这是禁止通行。
解说:
绿灯时间,你过的去吗?
行人:
这马路刚走一半,就亮红灯了,就不能走了。
解说:
人、车、路如何一路畅通,《新闻1+1》今日关注:文明交通,拒绝“中国式”!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这张图片,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图片展示了一张生活场景,它每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车混杂,险象环生,还效率低下,只要凑够一拨人可以闯红灯、过马路,被称作是“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可以反思是规则意识的缺乏还是存在着某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然而在这样的交通乱象面前,如果把板子紧紧打在行人这一方上显然是不够公平的。
解说:
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人们,他们身手矫健。
字幕提示:2012年12月1日新闻
深圳执勤警察:
站那儿,别动了。你过来这边,你过来这边,你也过来这边,还翻回去。你过来,过来过来。我让你过来,过来过来。小伙子,过来过来。你还要翻吗?
行人:
不翻了。
深圳执勤警察:
你当着我的面还要翻吗?你是要找一个好下脚的地方吗?
解说:
交警的话完全被当作耳旁风了,而正在交警与这位男士的谈话过程中,就在他的身后,一位女士已经跳了过来。
深圳执勤民警:
来,带你看一下。看到警察你还这么翻,来来,你过来,你也过来。你过来,过来,你们两个都过来。
解说:
他们,他们,他们,他们无视交通规则,更是将个人安慰置之度外,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
记者:
一个人的时候闯红灯吗?
深圳学生:
不闯。
记者:
人多的时候呢?
深圳学生:
人多的时候闯,就跟网络上说的那个“中国式”过马路,人多了就可以过。
解说: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大家凑过一波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没关系,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路没有灯。根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我国有67%的人坦言自己闯过红灯。而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是,在今年的前10个月里,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有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平均每天有2人以上死于闯红灯造成的事故。
深圳交警 杨华民:
从众心理现象,只要一个人闯(红灯),后边跟着一串闯,大家一起闯,法不责众。但是我有一句话送给大家,鞭子打在谁身上疼,发生交通事故是自己的事,所以说千万不要闯红灯。学会敬畏红灯,实际上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
字幕提示:
2012年6月14日江苏镇江 受伤!
2012年10月16日福建晋江 死亡!
广东中山 受伤!
2012年10月8日广东中山 二人死亡!
李小萌:
这些违反交通安全的画面有的让我们哑然失笑,有的又让人心虚不宜。我们是在想闯红灯无非是为了快,就拿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来说,有人做过实验,闯与不闯究竟差多少?差50米。其实紧赶几步也就赶上了,为什么愿意通过一个牺牲自己的安全为代价去抢着微不足道的50米呢?我们来看一个调查,这是一个在一万人左右当中进行一个调查的结果,为什么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屡见不鲜?有63.3%的人首选的是“随大流”,然后接下来依次是“缺乏规则意识”、“不用受惩罚”,路上没有机动车经过,所以我就闯吧,然后是“有急事”,这是找托辞。“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这倒是也可能接受的旅游,“司机会让行人”,所以是不用等着红灯。还有“不闯红灯被认为是‘缺心眼’”,我觉得这个选项的设置也有意思。其实这体现了什么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为守法者吃亏,他走了,我不走,这几分钟的时间我就亏了。然而实际上遵守规则并不是去仅仅保障别人的安全和方便,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我们开头说了,紧紧把板子打在行人的身上显然是有失公平的。,这里我们就要连线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教授陆化普陆教授。作为一个交通方面的专家,当您看到“中国式”过马路的时候,您的反应是什么?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 陆化普:
主持人您好。我觉得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个是行为意识。第二个是行为环境。第三个是行为成本。从行为意识上看,不遵守交通信号过马路,显然是交通法规意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而这种行为实质上首先是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因为现在道路交通量特别大,比如说几乎不可能存在很侥幸的情况,你这种违法行为本身实际会付出很大代价的。但是这些人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违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