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些失败者,他们的失败,不少方面都源于自身没抓住机会,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习惯性将失败都归咎于社会和体制,认为自己的失败是社会不公和体制弊病造就的。于是,在这种愤懑的情绪下,就有了“读书无用论”。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却没有成功,他们看不到,成功需要的远远不只是读书,还有其他。
最后一类,是社会中某些成功人物。他们成功了,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大众追捧,但这些成功人物,并没有以正面的价值观去影响青年,而常利用自身影响力兜售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这些成功人物,往往走的是不同寻常的路,甚至是以反智起家,他们就会放大这种“不同寻常”,强调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上过大学”,以此反讽教育之弊或凸显自身的牛×:瞧,那些读了很多书的,还不是替我这个不读书的人打工。以个案作为成功的示范,对年轻人产生了不小的误导。 我觉得,马云演讲中“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之类的表述,也很不妥。
不要再渲染“读书无用论”这样的伪问题了,不仅会误导年轻人,更是在贬低知识的价值和读书人的身份。公共知识分子被污名化“公知”,专家成为贬义的“砖家”,读书人被瞧不起,除了跟知识分子自身的退化相关外,也跟“读书无用论”传染下的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贬低有莫大关系。(曹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