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等待基本药物目录颁布,这关系着明年企业的发展方向,可快年底了一直没消息。”一家药企副总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化药、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基本药物目录每三年调整一次,新目录本应今年问世。可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至今尚未出台。业内人士指出,迟迟未出台的原因是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多方利益,而基本药物目录需要增补内容较多。
基本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品。目前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其中105个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并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国家出台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很好,但这一制度上场比较仓促,导致很多方面问题不清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本药物目录所包含品种全由专家提议,无须企业上报和参与。但每一品种背后都涉及不少企业的利益,因此“上某一品种、下某一品种”很难取舍。
记者了解到,业界反映目前基本药物制度运行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唯低价中标”的原则,导致不少企业弃标。“基本药物招投标中,福建省的中标价格太低了。为了保护产品价格,我们只好放弃福建市场。”康缘药业沈经理告诉记者。
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松谋以60片一瓶的复方丹参片为例说,由于三七药材的涨价,生产成本达到5 .6元一瓶;加上销售费用,投标价格应在6 .6元以上才是真实和合理的。但有的企业生产的60片一瓶的复方丹参片投标价格仅为2 .8元一瓶。“按照这一价格,我们根本生产不了该产品,只有弃标。”他说。
“有时,企业很为难。像围城里的人———拼命想进、一旦进了又想退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基本药物目录让一些企业很尴尬。
尴尬的原因是对有独家品种的企业,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该独家产品的价格有保证,企业生产积极性很高,愿意进入目录。但非独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品牌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只能在价格竞争战中拼杀 。 “ 这 是 做 企 业 最 不 愿 见 到的。”于明德说。
一位权威人士指出,当前各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低价者中标”现象较普遍,药品质量等专业指标在中标过程中所占权重不足,评判标准不够客观,不能够充分体现企业产品质量因素,导致企业间在价格上激烈竞争,使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的企业基本药物生产积极性不高,逐渐退出基本药物生产市场,这给药品质量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二是基本药物生产成本与中标价格存在“倒挂”现象。
权威人士指出,由于中药材等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药品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质量控制成本也相应提高。但由于药品价格受到严格控制,而各地基本药物招标普遍采用最低价者中标的政策,导致生产成本与中标价格“倒挂”,这成为当前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三是厂家和配送企业没有积极性,基本药物经常断货。
一位基层卫生院的院长反映,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经常出现断货的局面“主要是部分药品的价格太低了,配送商没有积极性。”他说。
深圳市海王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运管总监王志宏说,基本药物价格低、需求量不大,而配送地区都在县乡村、配送成本较高,很多企业都不愿配送基本药物。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影响着基本药物的配送。“已中标的药品,本可通过省级医药公司或实力较强的医药公司直接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可有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硬性规定要把中标药品交由当地的医药公司配送。”
胡松谋指出,这些公司经营规模和实力差,一方面收取高额的配送费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因配送能力差,不能保证及时配送和回款,不仅增加了生产企业的经济负担,还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及时用药。
“如同医保目录一样,基本药物目录涉及数千家企业的利益和医疗机构的使用。调整品种、调整制度可能是新版基本药物目录需要承载的难题。”记者从消息灵通人士处了解到,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保证基本药物质量的重要性,“唯低价中标”将有所调整;而对“医保目录能否与基本药物目录合二为一”的呼声并未采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