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土法炼肥皂”寻出路 配方好 成本低

作者:李华 来源:广州日报
2012-11-13 10:56:25

寻求产业化

镇政府力推“土法炼皂”上马

随着卢树衡改良出了“废弃油制造肥皂”配方的消息不胫而走,凤岗镇镇政府也认为此方值得推广,他们选取了24家餐厅作为试点,推广“卢氏肥皂制造法”。

这24家餐厅都派人向卢树衡学习制造肥皂的方法,“出师”后便在自家餐厅造肥皂。卢树衡观察发现,由于各家餐厅废弃油的成分不同,肥皂的颜色都有所区别,但清洁力都有保证。

肥皂去污能力毋庸置疑,它的质量又是否符合标准呢?凤岗镇食品药品监督站站长古展东透露,他按日化品标准来检测肥皂,结果是“完全达标”。但是,目前还不允许用肥皂清洗餐具,只能用来清洗抽油烟机、灶台等不直接入口的东西。

在古展东看来,废弃油制肥皂是“从源头消灭地沟油”的一个重要方法,凤岗镇政府非常重视其社会意义。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古展东也设计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他将废弃油制造肥皂的产业化发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小范围自行消化,凤岗镇政府选出24家耗油量大的餐厅,废弃油自行消化,不流向地沟油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地沟油的泛滥;第二步就是实现产业化,他认为,随着步骤的第一步实现,必然会出现餐馆消耗不了过多肥皂,这时,产业化就是必然的趋势。”

卢树衡身居餐饮业一线,他也认为,废弃油制造肥皂实现产业化运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他的餐厅每个月的废弃油能做出100多块肥皂,餐厅消化不了。多出来的都送给客人、朋友了。长期这样下来,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而产业化就是出路。

做产业,凤岗镇已动了真格,古展东透露,目前镇里几个部门正联合多所高校,开始研究论证地沟油制肥皂项目。上至做肥皂的配方、废弃油的收集方案,下至产业的经营模式、规模大小,都是项目论证的重点。

据悉,在朱国和的力推下,凤岗镇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奖励措施,鼓励有兴趣的公司投资。政府计划将以财政补贴方式,在前期帮助废弃油所制肥皂的回收和销售。目前,已有几家企业有投资该项目的意向。

产业化困境

废弃油供给成最大难题

目前,凤岗镇的肥皂加工还是餐厅小打小闹式纯手工制作。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拥有专业设备和标准工艺,这些问题都亟待探索。

专家认为,废弃油制皂产业化并非如此简单。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环友科技”)就已率先启动“废弃食用油做肥皂”项目,项目从学校、社区、餐厅中各选取了一个样本作为试点,但经过近8个月的探索,“环友科技”发现这其中困难重重。

环友科技办公室主任马奎松告诉记者,他们已投入了不少资金研制相关设备,目前已生产出两套样机(包括粉碎机和皂化机),虽然每套设备成本不超过10万元,但再加上另一个给废弃油“脱色脱味”的机器设备,成本就会更高昂。

为何要脱色脱味?因为废弃油来源多样,而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他举例说,川菜馆的油有麻辣味,烤鸭馆的油有烤鸭味,油质不“纯”制造出来的肥皂质量也较难统一。

事实上,设备购买尚可通过资金来解决,但废弃油的原料供给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以卢树衡的餐厅为例,每周废弃油仅在10至15升之间,纵使整个镇的用油量加起来,与产业化生产的需求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此外,在市场的调节下,每家餐厅难免有自己的“小算盘”:据悉,这些废弃油如果卖给小贩,每斤的售价可达4至5元,收购小贩及时提供“上门服务”,这样的价格也是许多黑心地沟油生产商在有关部门重重打击下,依然妄图苟延残喘下来的原动力。

马奎松说,在过去8个月的工作中还发现,在回收废弃油过程中,他们只能“以情动人”,寄望餐饮业者自律,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要让废弃油流向地沟油市场。

凤岗镇政府也意识到原料收购的问题。古展东坦言,废弃油是产业化加工的原材料,必须要保证稳定的供给才能够持续发展,“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废弃油的稳定供应,这是最大的难点。”

多大的废弃油供给量,才能保证肥皂的产业化生产?凤岗镇政府相关人士透露,至少需要在地市一级范围内,统一回收废弃油,才有可能保证产业化生产的原料供给。

专业人士纠结

土法炼皂难商业化运作

即使解决了原料问题,废弃油制成的肥皂质量能否达到市场销售的标准还是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肥皂产业化之后,必然要进入市场,开始面临与其他肥皂“肉搏”的问题。然而,已存在于市场的肥皂都有统一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而废弃油制成的肥皂还缺乏国家标准,能否拿到进入市场的“准生证”也尚未可知。

在推动“废弃食用油做肥皂”项目中,马奎松多次碰壁,他也得出一个结论:规模化、大量化生产肥皂后,废弃油的收购难度会变得更大,离开政府有形的手难以为继,“纯商业运作不起来。”他也认为,这个废弃油制造肥皂应该是一个封闭链,准入的企业有限,要不然企业你争我夺、力求分一杯羹,谁都吃不饱,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凤岗镇政府鼓励企业投资的“杀手锏”就是财政补贴,由政府帮助其回收、销售,但也有人提出异议,目前全镇面向开放做肥皂的企业仅24家,但做出来的肥皂已经有盈余,还需政府回购,倘若全线放开,全镇成百上千家餐饮企业都要补贴的话,政府虽然赚了“吆喝”,但却会陷入重负。

政府如何适度介入,也成为政府行政作为的一种艺术。

马奎松总结道,“废弃食用油做肥皂”项目注重的是社会、环境效益,提高公众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性”。但企业不是慈善家,如何在公益与利润之间取得平衡,是政府、企业、餐饮业共同面临的大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