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应多措并举增加普通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手段调节高收入群体。另外,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细化落实方案应尽快制定,尤其需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渠道,提高居民消费率,促使内需消费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要提高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一要增加劳动收入,如大力发展服务业、减少垄断、降低税赋、进一步对外开放;二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如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存款利息;三要加强社会保障、做好再分配,如用国企分红支持社保、降低社保缴费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要采取多种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比如,实行结构性的减税让利政策,政府给企业减税,企业给职工让利,从而增加职工的收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该《报告》引用统计局数据测算,去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扭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将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升级和社会转型,应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经济结构调整应坚持市场化道路
郑新立表示,相关部门应提高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包括理顺住房、汽车的产销机制,使这两大消费热点成为拉动经济的持久不衰的经济增长点。“稳定城市住房价格,目的在于薄利多销,使更多人能够买得起房。”他说,还应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把居民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留在国内。
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当前中国的消费率出现U型回升。“经济结构改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机制,而非任何短期或刺激性政策的驱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坚持市场化道路,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相关部门应重视普通居民投资渠道建设。近年物价上涨、股市低迷、储蓄出现阶段性负利率,居民理财的渠道相对狭窄,财富难以保值增值。相比之下,高收入阶层在金融市场投资的渠道却要畅通得多,投资风险也较小。因此,增加和完善普通居民的投资渠道十分必要。
实习编辑:孙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