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骤热,文学依旧安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10-16 08:56:24

  最想对莫言说“高兴一小时,继续写作”

  “文学在今天都提不到桌面上,都作为影视的附庸、图像的下脚料了。”在这样的现状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莫言热”对文学、阅读都是好现象,因为如今,我们对文字的阅读已经非常淡漠了,人们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思考、沟通,变得非常浮躁,只能阅读微博中的140个字,或是躺在沙发上看图像,这让人忧虑,而通过文学作品带动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是可贵的,“起码能让我们稍微冷静一段时间来面对有质量的文化。”陈晓明强调。

  莫言获奖让文学重获关注,也让中国作家有了“走出去”的窗口,据陈晓明介绍,日前某国外的出版公司签下作家张炜20多本书,“在过去,一个出版公司很难这么做”。陈晓明认为,这表明西方出版商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学,对我们的文学越来越有信心。

  当更多眼光关注到我们的文学,中国的作家也该重新思考自己。

  作家田中禾说:“莫言获奖也是在提醒作家,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写作立场。文学必须站在人性的立场、个体的立场,不是意识形态的、道德的、政治评价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许多作家背离了文学的本质。这是时代造成的。”

  除了思考立场外,随着莫言得奖,我们的文学题材也需要扩展。

  “新一代作家应该寻找到自己的语言和观察社会的方式和文学新的方向,不能再重复莫言般的写作。我个人认为,莫言、贾平凹等人的乡土写作(也有评论家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准,这一类写作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可以终结了。”叶开提醒作家应该找到不同以往的文学方向。

  乡土文学走到制高点,当然意味着盛极而衰,面临调整,中国20世纪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民的问题,从文学上更是如此,但是随着中国的多样化以及新一代的作家越来越多,他们的经验肯定是越来越多样,怎么去建构起中国文学新的经验,更具未来或挑战性的经验,新一代的作家肯定有他们的作为。

  归根到底,无论作家获得怎样的光环,最终还是要把生活落在笔下,正如作家韩少功在得知莫言获奖时表示,他最想对莫言说:“高兴一小时,继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