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别放大对学校教育的仇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10-16 08:46:43

《中国青年报》10月10日的一篇报道《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如今,“在家上学”已是很多地方一些家长的选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也不是啥新鲜事儿,家长的诉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时候很难达成一致。

浏览了网友们的评论,我觉得,有一种对学校教育的“仇恨”正在网络上蔓延。当然,这种“仇恨”情结与长久以来我们对国内“应试教育”的批判氛围分不开,导致一提到教育和学校,动不动就上升到对“中国式教育”的挞伐,最终得出“把孩子送到国外”这样简单的论调。

可以说,各国教育都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根本在于教师和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在美国也不例外,《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作者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今年3月曾在北京做过专场报告会,在谈到家长和教师有不同教育理念的时候,他说:“当然,我每次都很听家长的话。但是在我的教室,就必须按照我的原则来做。举一个例子,今天早上给大家讲了一下教室里的制度,每一个家长都非常热爱我的金钱奖励制度,它教给学生怎么能够对自己的钱有责任感。但是有一年,有一个非常生气的家长找到我大吼大叫,他说金钱并不重要,他不希望他的孩子将来担心金钱。我说可以啊,这个孩子就没有参与金钱奖励制度的游戏。孩子来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说我必须要听你妈的,你妈是我的老板。我从来不会和家长们争执,因为这件事情会浪费我的精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