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瘦西湖最高涨幅达100%

作者:戴明阳 来源:工人日报
2012-09-26 08:32:39

今年国庆和中秋“喜相逢”,8天长假被网友称为“超级黄金周”。尤其是随着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于近日出台了该《方案》的实施细则。

不管是公众还是一些旅游企业,都把其视为今年国庆黄金周的最大利好消息。

然而,黄金周还没到,却已经传出国内部分旅游景点跟风涨价的消息,这无疑给那些正计划出行的游客心头增添了一丝阴影。四川省发改委将峨眉山景区门票调整为旺季185元,淡季110元,涨幅在18%至23%左右。而今年调价的瘦西湖景区,门票价格最高涨幅达到了100%。

据了解,以三年为一周期的“限涨令”,原本是为了控制景区门票价格过快上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异化成了“涨价令”。今年又逢“解禁年”,不少景区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推出调价方案,当然毫无例外均是上涨价格,而且幅度还不小,从20%至100%不等。

但即便如此,景区还声称价格不高,显然门票价格是涨不到头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30家5A级景区中接近一半门票价格过百元,其中超过一成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昂贵的门票已成为广大游客不可承受之重,增加了公众出行旅游的经济负担。而游客却越来越玩不起、看不起风景了。

即便国家发改委三番五次发布“限涨令”,仍旧抑制不住涨价的冲动。

之所以会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旅游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发展旅游目光短浅。很多地方政府将发展旅游经济列入规划之中,美其名曰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表面上看是非常重视旅游经济开发,但具体落实下去之后,总有一些地方会异化成“门票经济”。

景区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过重,不仅反映在门票价格畸高上,门票收入占总收入之比过高也体现了这一问题。比如峨眉山景区上市15年后,其门票和索道收入依然占到公司总收入的63%左右,而宾馆酒店服务收入仅占到23% 。

旅游经济被称为绿色经济、朝阳产业,但要培育出一个成熟、健康的旅游市场却并非易事。它除了需要具备核心的旅游产品,还必须包括对旅游产品合理的定价、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服务理念等等。

同为5A级景区的西湖自2003年推行免票模式,不但盈利没有下降,反而促进了景区周边所有商户的发展。

过去近十年里,西湖相继取消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2000多公顷。西湖免票后游客大量增加,游人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周边餐饮、旅馆、零售等多个行业的效益提升,到2011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已达到1191亿元,是2003年的近4倍。两种模式的差异对比,哪种更利于长远发展,显然毋庸讳言。

现在多数地方政府和景区景点,只习惯于把目光盯在门票上面,一叶障目而不见其他,只愿在门票上打主意,做文章。“门票经济”加重旅游支出负担,迫使游客减少停留时间和其他支出。

很明显,这既无益于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培育出一个成熟、健康的旅游市场。很多游客反而因为一涨再涨的景点门票而不得不放弃了把其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如此一来,想多挣的钱没有挣到,本该挣到的钱也挣不到了。

从根本上打破景区的门票依赖症需要转变旅游的发展模式。旅游发展应实现从观光型到生态、休闲型的转变;并加大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力度,吸引更多游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扩展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的后期效益。

这样的旅游经济,才可称之为绿色经济、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