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上月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简称“新版《现汉》”),因为收入“NBA”等239个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近日遭到100余位专家学者的联名“杯葛”,在中国引发一场关于汉语使用、“纯洁汉语”的讨论。
据媒体报道,百余名学者近日联名举报新版《现汉》违法。他们指出,新版《现汉》在正文部分第1750页至1755页收录了239条“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像解释汉字的词条一样予以解释。这些词绝大部分是学界俗称的英文缩略词、“字母词”。
《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汉语使用的权威词典。这些学者认为,把英语词汇“纳入”汉语词典,导致汉英混用,对汉语纯洁和汉语安全造成了威胁,甚至“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百余名学者的“举报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对于《现代汉语词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词”,民间的声音多为喝彩叫好。理由十分简单:“CPI”“GDP”“ATM”等英文字母词由于简明易记、耳熟能详,早已为老百姓广泛接受,而翻译成“消费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自动取款机”之后反而不易传播。
此外,外来词翻译相对滞后,一些英文字母词如“MP3”“PM2.5”等很难准确翻译,后者只能被解释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使用极其不便。
对于百余位学者的观点,一些评论认为“反应过度”。有媒体评论认为,无需对“英文词”融入汉字感到过度紧张,也没有必要夸大“NBA”等英文词汇对汉语的破坏力。上海词典编撰学者朱绩崧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日语等语言强势进入汉语,已是事实存在,无法阻挡这种势头,“做出阻挡的姿态,将导致汉语封闭”。
不过,“保卫汉语”也并非杞人之忧。随着中国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英文混杂使用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有出版社曾出版厚厚一本英文缩略词词典,足见其进入汉语的数量之多、势头之猛。
“根据国际通行的语言规范,对于外来词语,如果一时找不到对等的汉语词汇,可以暂时采取‘音译’方式,直到找到令大众广泛接受的对等汉语词汇为止。例如,五四时期就大量出现过‘水门汀’(水泥)‘斯迪克’(拐杖)等音译外来词汇。但是不能在汉语中混杂英文字母,否则汉语语言的规范、语言的纯洁性都被破坏。”著名出版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认为,当下的语言使用“的确有点混乱”。作为汉语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一方面尤其应该慎重行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在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
“《现汉》一次性收录200多个外文缩略词,数量很大。我查阅过,旧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一共只有3个‘带英文’的词:3K党、X光和阿Q”。著名语言文字学者、《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大量“字母词”符合民众的实际需求,顺应了网络民意,但是将它们直接收入词典正文的做法欠妥,“其实,倒不妨在词典后面增加个附录解释”。
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日语“强势入侵”汉语的担忧,近年来一直萦绕于公众耳侧。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捍卫汉语纯洁性的提案。
有学者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立法或制定明确规范,将“汉英混用”“汉外混杂”的语言现象管理起来,以保护汉语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本不受侵害。另一方面,语言必须符合民众的使用习惯,中国应针对外来语加快“汉化”和翻译,普及和推广汉语新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