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天链"卫星组网运行 我航天测控覆盖率达到近100%

来源:解放军报
2012-08-16 08:33:57

三颗

“天链一号”三星组网示意图 吴宛晔制作

核心提示

细腻的画质,清晰的图像,流畅的话音……相信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都会感受到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天地通信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进入太空那一刻起,神舟九号3位航天员在舱内穿梭、实验等瞬间场景,都能在地面显示屏上尽收眼底,正是神奇的中继卫星系统让天地之间不再遥远。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第三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标志我国中继卫星系统迈入了全球组网运行新阶段。

什么是中继卫星?中继卫星有何功能作用?中继卫星给载人航天工程将会带来哪些新变化?日前,本报记者就人们关心的相关话题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惠明。

■中继星:“卫星的卫星”

记者:科学家形象地将中继卫星称作“卫星的卫星”,请您介绍一下中继卫星的基本概念?

黄惠明:在距地球数百公里外的太空中运行着成百上千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犹如人们放入太空中的“风筝”,而控制这些航天器的“无形之手”,就是航天测控。一个国家无论在地面建了多少个测控站,造了多少艘海上测量船,都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航天任务跟踪测控的需要。而在太空中建立卫星观测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是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中继卫星便是伴随人类探索太空的铿锵步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空间信息传输系统,堪称是航天测控的革命性成果。

中继卫星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搬到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所谓中继,就是传递地面应用系统和用户终端间的信号,类似于“用手机转发短信”。作为在太空中运行的数据“中转站”,中继卫星与传统地基测控相比,具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优势。与通信卫星不同,中继卫星主要捕获跟踪在轨运行的高速动态目标,从而更好地提升各类卫星的使用效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