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日演"尖峰时刻" 大站为挤丢鞋乘客备拖鞋

作者:孟环 来源:北京晚报
2012-07-19 17:32:17

北京地铁日演

7月15日至8月31日,地铁上演暑运大战。进入暑期运输后,北京地铁平日(工作日)全路网15条线日均客运量已高达800万人次,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3条线路日均客运量也已近700万人次。大部分客流都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此时段城中区骨干线路(1、2、5、10、13、八通线等)列车满载率已超100%。

地铁各主要干线早晚高峰到底拥挤到什么份儿上?常挤地铁的人都知道这个段子:首发站上车的人是与世无争的“隐士”、第二站是“贤士”站、然后是“战士”站、随即升级到“勇士”站,再升级到“壮士”站、最后变成“烈士”站……

记者近一周内分四次进行了采访,先不说人山人海的情形,就说一个小细节:因为发现挤地铁时穿凉拖最容易被挤丢,地铁西直门、建国门、苹果园、西二旗、宋家庄等客流高峰站特意准备了消过毒的便民拖鞋,丢鞋的乘客可以借走一双应急。地铁方面的服务十分细致贴心。但是,应在哪些环节入手,“摆平”高峰拥挤、让乘客出行更轻松呢?记者试图去寻找答案。

7月16日 早高峰 (亦庄线→5号线→1号线)

本周一早上7时55分驾车出门,10分钟,记者与附近居民郑小姐一起到达荣京西街站。郑小姐觉得,亦庄地铁的列车间隔太长,早高峰也得7到10分钟左右一班车,“错过的话就麻烦了,上班要迟到。”

大约20分钟后,记者和郑小姐到达总站宋家庄换乘5号线,随着人流挪移到台阶,往下看,站台几乎被挤满。上车之后,车厢内已经满员,从第二站起,每个站能挤上来的人都是“战士”。郑小姐说:“我只在限行这一天挤地铁,其他时间我宁愿开车堵在路上,最起码不会被挤成照片。”

最后,记者随郑小姐在东单站换乘一号线,人挤人基本走不动,大家一点点挪步,记者已满身是汗。“每次我能在第二趟车挤进去就阿弥陀佛了,而且常常需要执勤的工作人员在后面推我几下才能挤进去,上去那一瞬间有几秒是无法呼吸的。”郑小姐一边说着,一边和记者随大家“流进”车厢门,瞬间被埋在乘客中间,“好处”是基本不用拉着把手,因为压根儿没有空隙让人摔倒。这时候鼻子贴鼻子,绝不是交谈的好时机,记者和郑小姐一路沉默抵达大望路站的公司,全程约1个半小时。

乘客声音

郑菲(公司白领):换乘通道、站厅层没有空调,早晚高峰让人热得一身大汗。强烈建议学习香港地铁,坚决不许在车厢里吃东西。当你被挤得七荤八素的时候,旁边还有吃煎饼、灌饼、肉夹馍、油饼的,各种味道啊,闻得晕乎乎的想吐。关于“咸猪手”,这个夏天以来我没有遇到过。但是我的女朋友遇到过,但人太多了,她很难躲开。不知道是否可以设立女性车厢,哪怕只是早晚高峰时段设立呢。

7月17日 早高峰 (八通线→1号线)

周二早上不到7时出发,5分钟后,记者来到果园站。此时几排导流栏杆还算空,前方不到10人排队进站。绕来绕去,记者通过了安检。站台上,每个车门等候处约有20人排队,有人看来车没有空座位,继续等待下一趟列车。记者进入车厢后,尚可宽松站着。传媒大学站、高碑店站过后,记者已被紧紧挤在车厢一角。这两站有很多乘客没能挤上车。

约半小时后,到达四惠东。换乘1号线的大厅没有空调,7排导流栏杆密密麻麻排满人,十分闷热。从八通线到1号线的站台,平时只需要2分钟就能走完的距离,记者挪动着走全程用了10分钟,站台上的车门等待区依旧有栏杆分隔,每个车门前约有20多人等待,秩序还是不错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注意安全!不要拥挤!不要座儿的快上!”上车铃很快响起,记者一头扎进车厢。

走进车厢,身边一位乘客还可以悠闲地拿着手机玩“切西瓜”游戏。但第一站四惠过去后,记者又被客流“夹起来”,那位乘客也只能告别游戏时光、紧紧攥着手机贴在胸前。每次停车开门,一股股强大的外力压来,前胸后背、左膀右臂,除了头部,男女老少已无尴尬余地,身体全面接触。7时55分,记者到达建国门站,拼命挤下车去换乘2号线,但是第一趟车未能挤上去。出站时,刷卡闸机前也排起缓慢移动的队伍。

乘客声音

于先生(事业单位职员):客流高峰时地铁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十分卖力辛苦,部分地铁站的高峰限流我也理解,但时间一定要科学设定,有的站没必要那么早限流。比如八通线果园站,7时10分之前人还不算多,那时候比较空,就要绕好几绕导流栏杆才能走进去,有些不合理。以前限流时间从7时30分开始,如今提前到7时10分不知道怎么考虑的。

7月18日 早高峰 (13号线→2号线)

周三早7时20分许,从13号线柳芳站上车,记者好不容易用手推着前方的乘客挤上车后,立刻踮起脚尖,就怕被车门夹到。

一直紧贴着车门坐了一站地后,抵达了东直门站。车门刚一打开,乘客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猛地向前冲,很多乘客都是一路小跑。在“跑”了五六分钟之后,人潮开始堆积在通向最后一扇铁门的通道里。这里长期会在早高峰时实行限流:地铁工作人员总会将铁门半敞着,限制从这里涌入地铁2号线站台的人潮。记者跟随前方乘客放缓了脚步,两三分钟后才挪到了半开的那扇铁门那里。一个小伙子通过铁门时忍不住使劲地用脚踹了铁门一脚,铁门确实开得更大了些,更多的乘客开始涌进了换乘通道,和正由2号线地铁出站的乘客几乎“撞”在了一起。地铁工作人员立刻赶过来大喊道:“大家不要急,注意脚下安全!”

人潮涌向2号线站台时,一不小心都会踩到前方乘客的脚。正当记者低头看着脚下台阶时,自己的脚却被后方的一名小伙子踩住了,鞋差点被踩掉。此时,耳旁响起关门铃声,眼睁睁看着近在咫尺的车门,但前方全是人,根本走不快,记者只能目送着列车关门远去。当记者走完台阶,站台上又排起了一条条长队,第二趟列车也已进站。7时50分许,记者终于抵达北京站,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开始下车,站台上依旧“堆”满了人。

乘客声音

王楠(餐厅经理):我上班坐13号线换2号线比较多,偶尔也会坐10号线,其实10号线也很“恐怖”,我前几天早高峰坐了一次,等了3趟车才挤上去。是不是地铁列车还是太少?下半年还有加车计划吗,列车发车间隔还有空间再缩短吗?

7月17日 晚高峰 (4号线→2号线)

记者周二下午去感受了一下下火车客流和下班客流双面夹击的晚高峰。下午4时15分,记者来到北京南站站B入口,这里两台安检闸机约有七八位安检员在岗。从4时15分到将近5时,安检排队客流从未间断,目测六成以上乘客带着大小行李箱。

在4号线高峰时段的北京南站站的站台上,记者看到人群中,带小孩儿的乘客和外国乘客比其他线路的比例也明显多, 4时50分左右车辆驶入时,车厢内还很空,甚至有空座儿,但站台上客流涌入后,车厢内立刻满满的。

5时左右记者来到宣武门站换乘2号线,随着客流来到换乘通道,通道较窄,客流塞满通道缓慢挪动,上台阶去2号线站台层时,记者前头紧挨着一位乘客肩扛的大行李包,身后乘客手推的大行李箱则重重磕疼了记者的脚踝骨。

5时30分左右,每个车门等待区约有30多位乘客等待,不宽的站台站满了人。记者挤进前往崇文门方向的列车,车辆到达时车厢里不算拥挤,4号线换乘客流一来,带行李箱的乘客和下班乘客立刻又把车厢塞满。到达建国门车站时,大量客流去换乘1号线,2号线车厢立刻轻松很多。

乘客声音

豆豆(打工者):各个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今后会不会设地铁的直达快线啊,我们这些打工人员逢年过节拖着大行李来回换乘地铁十分不容易,我看报纸上说过,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地下在修一条联络线,不知道以后和南站能连上不?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地铁运行间隔已经达到极限

在运力条件有限的状况下,北京地铁公司首先保证广大乘客安全、准时出行,实现“走得了”。高峰时段列车采取最大运力配备,同时在重点车站站台安排工作人员和引导员维持客运秩序。

1号线客运量大增

地铁1号线目前日客运量始终保持各线之首,平日日均客运量155万人次。1号线客运量出现较大增长,同比增幅达11%左右。从空间上看,进站量主要增加在四惠-复兴门区间各站,其中大望路站增幅最为明显,达到25%,日均增加进站量近2万人次。换乘量方面1号线换乘量同比增幅十分明显,达13%左右。

骨干线运行间隔达极限

为缓解列车拥挤情况,地铁公司一是提高车辆、设备的维修质量,增加安全可靠性。车辆、设备单位在早、晚高峰等重点时段安排技术骨干在运营一线盯守,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车辆、设备故障,确保运行秩序良好。二是继续缩小列车运行间隔,提高运输能力。2007年以来,公司已27次缩短不同线路的列车最小间隔。目前,各城中区骨干线路列车最小间隔已基本达到极限状态,可再次缩短的空间不大。三是加强客运疏导,严格执行必要的限流措施,确保运营安全。四是积极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落实汛期工作预案。

不设女性车厢原因有三

目前条件下设置女性专用车厢不具备实施条件。因为;第一,若设置女性专用车厢,社会上还有设置老年人、学生、儿童、残疾人专用车厢的诉求。从社会公平性角度,对于这部分特殊乘客的诉求也应予以满足,设置相应专用车厢。如此地铁列车将以专用车厢为主,将极大地减少地铁列车的运送数量,对普通乘客的正常出行造成极大困难。第二,北京地铁每列车仅有六节编组,而地铁男、女性乘客各占乘客数量的51%、49%,基本持平。设置一节女性专用车厢仅能供16%的女性乘客使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女性乘车拥挤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专用车厢更加拥挤的情况。第三,女性车厢设置在固定位置,女性乘客优选在该区域候车乘车,将造成站台局部乘客过多,降低乘客上下车速度,延长列车的站停时间,进而影响整条线路的行车秩序,降低地铁运力。

未考虑大站快车运行

此外,北京地铁现有线路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时没有考虑大站快车的运行方式,没有预留相应的运营条件。而且,根据地铁列车直线运营的特点,列车按统一间隔运行,必须站站停靠,考虑到大部分乘客利益,目前地铁不适合大站快车的运行方式。(记者孟环)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