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提升百姓生活 太空农产品丰富餐桌

来源:人民日报
2012-07-05 15:51:45

防偷税、保安全、高楼消防、灾害监测,航天技术应用多

“在改善民生方面,航天高科技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连成博士表示。

其实,悄悄隐藏在人们身边的航天科技还有很多: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

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技术成果,已部分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治疗;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被誉为防止偷漏税的“杀手锏”、“生命线”;

用航天高科技研制的奥运火炬,战胜了高寒低压、缺氧大风,于2008年5月8日在珠峰峰顶点燃,使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航天人完成的海陆空立体化安保科技系统,为7个赛区的94个场馆保驾护航,实现“零失误”安保……

这些你可能从没想过会跟航天搭上边的事,其实都是航天技术拉动和辐射的成果,也早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有些长期未解的难题,也在航天技术的应用中迎刃而解。

城市大楼越建越高,楼宇消防让人愁。世界上最高的消防车只能到达101米,且地盘大,吨位大,无法进入狭窄的胡同和弄堂。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〇六所将航天发射、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消防领域,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楼宇灭火系统,可快速、准确地扑灭高层、超高层楼宇火灾,具有高安全、高可靠、反应迅速等特点。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海鹰安全公司自主研发了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成功预报两起火灾,目前正向全国推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惯性公司利用加速度计技术开发出核心传感器,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对泥石流、滑坡、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曾成功应用于唐家山堰塞湖、甘肃舟曲、四川雅安等处的地质灾害监测及国土监测、水利水电等领域。

航天技术造福未来,即使未直接用于生活,其辐射和影响深远

“航天高科技除了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部分外,更多的是直接造福国民经济和国家未来发展。”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地方受到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病”困扰,迫切需要城市发展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要城市长出“智慧”。

长期在一线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翔说,应用了系统工程理念和方法、卫星通信、特种探测、仿真技术等航天技术的“智慧城市”,将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目前,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邵立民表示,以我国航天技术、设备以及组织管理模式作为牵引,推动、带动着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从而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将越发明显。

邵立民表示,航天技术与我们联系紧密,虽然有些技术不是直接用在生活中,但其辐射效应和影响深远。航天事业是一个综合运用多领域技术的系统,我国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以及设备、元器件等具有通用性,可以转移民用;同时,其发起的诸如中继卫星等技术也在国民生活中间接地发挥作用。

现在,我国正一步步迈向空间站时代,未来一旦建成,空间站就可作为平台,进行产业化实验,包括利用在微重力环境中晶体均匀生长的特点发展太空工业,以及可能会建立的太阳能电站等等。

邵立民说,像大多数科学研究一样,航天产业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作为意义重大的战略产业,它的效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持续投入。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应用与经济增值以及其规模报酬递增所产生的溢出效益,绝不仅仅是测算的1∶10投入产出比那么简单,它甚至无法用现成的数学模型来计算。”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这样认为。(记者蒋建科)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