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城市治堵,以“卡”为主?

来源:新华网
2012-07-04 14:11:26

“堵城”之困,“限字令”的难言之隐

不断激增的汽车保有量,业已绊住了一座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的“时速”,“堵城”之困,迫使一些城市做出“艰难选择”。

北京在15年间,汽车保有量从100万辆暴增到500万辆,加上不尽完善的城市规划和道路设施,严重拥堵发生越来越频繁。自2011年实施摇号限购政策以来,第一年就挡住了约60万辆的新车增量。

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40万辆,近5年年均增长率达19.0%,但同期道路里程增长仅约2%,全路网晚高峰平均车速已逼近20公里/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

上海从1994年就开始车牌控量,据测算,如果当时不采取措施,到2010年底,汽车保有量就可能达到338万辆,而实际仅为170余万辆,这被认为是目前上海交通未出现严重拥堵的最重要因素。

诚然,客观压力导致了国内一些城市不得不用汽车“限购”来治堵,然而,以“卡”为主是否根治良策?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就说,一些城市习惯于研究“拥堵收费”“限购令”“尾号限行”等限制性政策来治堵,但首先应弄清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规划问题、建设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如果简单采取限制性措施,可能会掩盖造成拥堵的真正原因。”

“以‘卡’为主,可以说治标不治本。”杨晓光说,如果单纯“限制”,只能让交通瘫痪来得晚一点,无法实质性改变。只有将目前的一些限制措施“时间换空间”,通过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公交优先两大举措,改观“堵城”困境。

钟师也认为,虽然国内一些城市实行了限行等行政措施治理拥堵,但也是“头痛医头”的方式。对于管理者来说,目前最紧要的是发展公交。“公共交通目前的任务不仅是解决无车族的出行问题,而是吸引有车族选择公交。私车在经济性和便捷性上都没有优势,自然拥堵就缓解了。”

行业专家贾新光则指出,治堵不能只盯着私家车,私车对于交通的冲击是“潮汐式”的,每天也就早晚高峰的一两个小时,而大量公车却是全天连轴转,这种影响应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