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米级海试现场
叶聪
叶聪(中)和队友在3000米级海试成功后
对中国这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来说,探知神秘的远洋和深海长期以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然而,2002年,国家“863”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立项和实施,给国人带来了把梦想化为现实的信心和希望,而它也像一出多幕历史剧,气势雄浑、扣人心弦。如果把深潜1000米级海试的成功看作是此剧精彩的“序幕”,那么3000米级和5000米级则是里程碑式的“发展”,而7000米级无疑是激动人心的“高潮”。今年夏天,以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为广阔的舞台背景,举世瞩目的蛟龙号将倾情演绎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潮。
在太湖明珠江苏无锡,追求卓越和完美的蛟龙号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演出前最后阶段的准备。近日,记者赶到那里,就相关情况采访了蛟龙号本体研制单位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高级工程师、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海试潜航员叶聪。
时间·海域·次数
叶聪告诉记者,目前蛟龙号出海具体出发时间待定,但是,考虑到目标水域气象因素,海试大致时间应该在今年夏天。此次海试目标水域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是密克罗尼西亚专属经济区。根据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该海域无论从深度、海况还是底部平坦程度等要素均符合海试要求。
人们注意到,蛟龙号每一次海试都进行多次下潜,这是为什么呢?叶聪解释说,这是由海试的3个阶段组成决定的。他说,这3个阶段是:一、通过下潜来确认用其他手段获得的当地海水指标参数,并据此来调整潜水器,使其完全适应深潜环境;二、对潜器在目标深度的一些设计技术指标进行考核验收;三、进行海底作业。不同阶段有不同测试项目,需要多次下潜,分别实现不同测试目标。对本次海试计划下潜的次数,叶聪没有回答,而是强调,根据海试实际情况对计划下潜次数做适当调整非常正常,对这方面的信息,公众和媒体不必作过度解读。
回收·绝缘·电池
蛟龙号在之前的海试中总体表现优秀,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蛟龙号在一次完成下潜作业升到水面时,遭遇暴风雨,母船经过长时间搜索才发现它,如果不能及时定位回收,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几天,我们已经给蛟龙号加装了GPS定位系统,消除了定位回收过程中的一大隐患。”叶聪告诉记者。GPS安装工作已经完成,目前进入水池测试阶段。
绝缘问题是历年海试期间出现最多的问题。在5000米海试的一次下潜过程中,电路绝缘检测出现报警,作为主驾驶的叶聪在判断电池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果断决定继续下潜,并最终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并不能掩盖电路绝缘依然面临问题的事实。叶聪告诉记者,他和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及相关专家正全力以赴解决这个问题。“到目前,我们已经锁定了可能出现问题的几个点,然后逐一排查,将尽全力尽快解决该问题。今天,也正是忙于这个,我们不得不推迟了接受你采访的时间。”叶聪告诉记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于姝楠
电池异常发热是早期海试中暴露出的一个问题。叶聪对此解释说,蛟龙号使用的是银锌电池,特点是能量密度高,但充放电次数较少,到寿命后半期性能会下降,并出现发热、产生气体,甚至会造成软质电池箱破裂。“发现该问题后,马上更换新电池,在之后的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出海前,我们除了给蛟龙号装一套电池,还有一套备用电池。并且时刻监控电池充放电性能,做到及时更换。现在蛟龙号上安装的就是新电池,确保它在本次海试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取样·科研·布放
在谈到本次海试可能用的作业工具时,叶聪说:“为这次海试,我们准备了海底沉积物取样器、生物存放篮、水样取样器等,出海时都会带上,但海试时究竟会用到哪些?目前还不能确定。”他特别提到,去年海试时,在深海抓到的生物放到蛟龙号无盖的生物存放篮,后来不见了。鉴于此,今年换了一个新的、加盖的生物存放篮。而为了高效地使用这个新篮子,潜航员也在加紧练习。
像去年的海试一样,7000米海试旨在测试验证蛟龙号在这一深度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大规模的科学应用还须等到蛟龙号完成所有海试,各项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正式投用使用之后。
5000米海试时,蛟龙号在洋底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中国龙,那么这次蛟龙号是否也会在洋底进行布放作业呢?对此,叶聪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今年的海试是在别国专属经济区内,按照国际惯例,如要在别国的海底布放东西需要得到别国的正式批准,因为我们今年申请的只是海试,应该不会在那个海区布放永久保留的标志物。但为了表明我们到过这个海区,我们可能带一些标志物下去拍照,拍完后再随潜水器回收上来。具体用什么标志物,他现在还不方便对外界公布。
叶聪的回答无疑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而那些密切关注本次海试的朋友可能已经禁不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各种可能的猜测。猜测是否准确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即将创造载人深潜新纪录的中国人,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问候那个神秘的太平洋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