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关注度高居榜首 舌尖体走红网络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05-24 14:22:40

《舌尖上的中国》关注度高居榜首 舌尖体走红网络

《舌尖上的中国》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上,连续7日关注度高居第一。《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文案清新自然,也被网友奉为经典留存。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是勾起了口腹欲与思乡情,这部受到罕见追捧的国产纪录片,还直接勾起了商机。同时,舌尖体走红网络,美国版舌尖体、德国版舌尖体、人大版舌尖体统统冒了出来。

美食纪录片成“刷屏利器”

最近几天,白领蔡小姐的微博和社交网络不断被《舌尖上的中国》刷屏,从来只看剧情片的她好奇地看上一集,立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以美食为主题的《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5月14日首播的一部纪录片,共分为《主食的故事》、《五味的调和》等7集,昨晚上演最后一集,不少粉丝为之守候。各种山珍海味在清晰的影像中泛着光亮,视觉效果细腻震撼,观众则馋涎欲滴。

让网友津津乐道的不仅是珍馐佳肴,还有片中传递的饮食文化:民间最质朴的制作工艺、美食背后的亲情故事、中国人饮食的习惯和流变。黄豆酸笋小黄鱼、云南诺邓血肠……热心的粉丝将纪录片中提到的各地名菜和小吃汇总,出了图集并持续更新,转发率极高。“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纪录片的解说文案清新自然,也被网友奉为经典留存。

“舌尖 ”地方版纷纷出炉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地方版的舌尖系列应运而生。拿北京来说,网友们来到老字号,把焦圈、豆汁儿、驴打滚一股脑儿装进相机,发到网上,制造“舌尖上的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网友也在网上图文直播“舌尖上的家乡”,麻辣烫、酸菜鱼等美食,光看图就让人有食欲。

各个版本“舌尖上的母校”在高校BBS上纷纷出炉,学子们总爱抱怨学校饭菜,一旦离开母校却又对老食堂念念不忘,目前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都自制了《舌尖上的》系列。《舌尖上的清华》文案中,第三集为《清华造的经典》,主要以清华自制的酸奶等食品作为焦点展开,拍摄内容包括厨房的加工,师生的好评,校友的留恋等。记者感受到,从打饭的师傅、散伙饭到饭卡之外的偶尔奢侈,都承载着学生们的美食情结。

特产网店也打“舌尖”旗号

留学生胡同学告诉记者,在国外视频网站上,《舌尖上的中国》同样被火热点播,并勾起了不少海外学子的思乡情,很多留学生还模拟了一些类似文案,融进了不少家乡特产。还有一位网友表示,刚到国外,有点受不了把“面包夹肉”当正餐吃。他的观点也引起了不少共鸣,几名留学生都说,由于东西方差异,开始不习惯天天吃汉堡薯条。“我们的美食文化还真是博大精深,我想家了,想念妈妈做菜的味道”,胡同学说。

不仅是勾起了口腹欲与思乡情,这部受到罕见追捧的国产纪录片,还直接勾起了商机。宁波年糕、金华火腿、铁棍山药、秘制咸菜……记者昨天发现,不少网店卖家乡特产时,已经打着“舌尖”旗号了。常见的情况是,各地的“吃货”们,一看完节目就直接跑到淘宝下订单,搜罗各种食材,几天来淘宝上的各类特产零食的搜索与销售量猛增。美食旅游也有望随之掀起一波高潮,“品美味食材得新鲜,好多菜品就得趁刚出锅热乎的时候好吃”,看完纪录片,文员刘小姐不想网淘,她昨天告诉记者,希望尽快休个年假,在游览名山大川的同时,尝遍各色小吃。

“舌尖”体走红

美国版:入冬了,缅因州人民吃了一次麦当劳1号餐,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国佛罗里达人民更喜欢2号餐,而远离大城市的田纳西山区中的山民吃了个3号餐,而同样处于海边的加州人民却更喜欢4号餐。

德国版:入冬了,中部的图林根人民吃了一次图林根烤肠;南部的慕尼黑人民选择慕尼黑白肠;而距离不远的纽伦堡人民更加喜欢纽伦堡香肠;东边的柏林人民则将咖喱肠作为他们的餐食。

人大版:从踏入人大的那一刻,女人街,这个位于人大东门对面的小小巷子就成了人大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社团庆功、毕业聚餐、平常闲逛。2.2私家菜、永吉抄手、第一家、三角烧……这些人大人耳熟能详的店名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