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问题食用油如何流向餐桌?

作者:欧甸丘 来源:新华网
2012-05-21 16:25:52

广东省质监局近日联合珠海、中山多个执法部门查处了窝藏在珠海、中山两地的两个涉嫌非法加工来历不明食用油的窝点,接着又顺藤摸瓜查获4个涉嫌销售配送这些问题油的窝点以及2个涉嫌购买、使用问题油的餐饮店,现场查获问题食用油24吨,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来自“黑窝点”的问题油如何一步步从生产加工车间进入各级销售终端,一路畅通抵达老百姓的餐桌?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油料来历不明 “黑窝点”加工食用油

从珠海市凤山工业城后门走出去,是一条死胡同,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会把工业区外面、胡同拐弯处一个工棚忽略掉。然而,就是在这个偏僻的工棚里,隐匿着一个无牌无证的食用油加工窝点,非法加工、分装的食用油源源不断从这里流入市场。

记者在工棚外面看到,大院里放着一个液化石油气罐,上面用铁皮和石棉瓦盖得严严实实。油罐底部木柴燃烧的灰烬有几寸厚,油罐旁边是这家工厂的厨房。旁边的火灶上,炭火正在燃烧,一个一米多高的圆筒形铁皮油罐装满了滚烫的油。窝点的老板陈某说,大油罐能装30吨左右油品,油罐里面现在装盛有几吨“棕榈油”。

陈某说,用火烧是为让罐内的“棕榈油”融化。记者注意到,当天气温在27摄氏度左右,从大油罐里放出来的油都是液体。在该窝点,取来未加热的油和已加热过的油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到,经过加热的油(冷却后)更加清亮,未加热的油则浑浊不堪,隐约可看到杂质。

广东省质监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油不排除是“地沟油”或者“口水油”,目前已经对油品进行取样检测,以确定油的成分及是否对人体有害。

走进油罐旁边的仓库,记者看到200多个油罐堆放在一起,加热过后的油用简单的手动抽油机注入到这些空罐中。几乎每个油罐外表都包着厚厚一层黑色污垢。在一些没有封口的油罐外面,溢出的油浸染在黑色的粉末状杂质中。仓库最里面堆满了废弃的桶、垃圾,上面积满灰尘。

执法人员说,仓库外面的大罐是废弃的液化石油气罐,仓库里面的罐子是装盛汽油、柴油的罐,每罐能装190千克油,但这些罐是不允许用来盛装食用油的。

目前,广东有关部门正在追查该窝点的油品来源。

深夜出货 无证售卖

“黑窝点”生产的问题油流向了哪里?在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窝点采访时,恰巧碰上该窝点正要去配送油品的货车。货车箱内堆满了白色塑胶空桶,标签上面印着“某某牌食用调和油,净含量20升”,标签上的生产企业在中山某地。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黑窝点生产的油注入到这些空桶里,便变身正规品牌食用油流入市场,还涉嫌假冒他人产品和侵犯他人商标权。根据执法人员摸查,黑窝点的油品大部分从这里配送到下一级零售商。

为避开视线,黑窝点往往选择在深夜将油品配送到下一级零售商。在过去近两个月的侦查过程中,执法人员深夜跟踪黑窝点油品配送车送货,查获了一家涉嫌购入问题油的零售商——珠海市吉大香XX粮油店,这家店坐落在珠海九洲大道东附近的一栋居民楼底层。

记者16日跟随执法人员前往该店时看到,10平方米不到的销售点里堆放着3个油罐,以及几个零售用盛油的白色塑胶空桶,记者看到空桶的底部沾满黑色带状物、颗粒物。该店老板承认,3个油罐及里面的油全部来自本文前述黑窝点。

该店老板提供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均已超过有效期。提供的油品质量检测报告是2011年10月的。执法人员说,经营证照齐全是基本要求,每一批油应来源明确,并且具备质量检测报告,符合卫生标准才能出售。

“以前我也检查过对方的证照,以后人熟了就没有每次送货都要检测报告,他那里应该有的。”该店老板告诉记者,这些油主要配送给附近的饭店,也有小部分零售,3天至4天能卖掉一罐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