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崔永元履职不给自己打分

作者:马涤明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2-03-10 09:13:25

小崔,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因为敢言,因为认真履职,他是被关注的焦点。今年,小崔只提交了一份提案,但这份提案并不是一个人的,里面包含了1000多位网友的270条意见。本届政协履职最后一年,崔永元今年没有再给自己打分,他说“尽力而为就行了”。(3月9日《齐鲁晚报》)

“尽力而为就行了”,这话,说起来轻飘飘,但能不能做得到,我看不容易。首先,怎样做才叫“尽力”?日常总说的这句话,放在参政议政层面,绝不简单。参政人士的“尽力”,不同于拉车、扛包之类的尽力——只要肯出力气,就有成效;参政者为国是“尽力”,是需要“技术含量”的。这几年,公众对于两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于是代表、委员的参政言论和态度在舆论视角下的聚光度也渐高起来,一些不得体或说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提案和言论不断受到舆论非议。

参政素质,与广义的素质概念一样,需要学习与阅历的积累,并且离不开个人的潜质。以我对崔永元的了解,他是一个好学的人,知识储备很丰富,且思辨能力了得,具备了一个参政者的基本素质。作为名人,崔永元也被关注,然而同是对名人的关注,舆论主流的评价则是不一样的,公众给他的打分至少是合格的。那么,崔永元说“尽力而为”,这个“尽力”可绝不仅仅是“出力”的一腔热情。

从前有一条原则说:干不干是态度问题,干好干不好是能力问题——第一考量是“态度”,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有时甚至可以忽略。我不知道,我们今天在选人原则上,以及被选来的人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原则和认识?但主要凭借一腔热情来参政的人,还是有的。

小崔今年只提交了一份提案,不多,却也不少——滥竽充数的,甚至都不能叫“提案”的提案,越多越没意思;有质量的,一个就不嫌少。把一千多个网友的数百条意见搜集归纳在一起,这才叫反映民意,代表人民。

把对自己的讽刺视为“寄予厚望”,体现的正是现代代议政治精神的精髓——代议者的参政权力源于民授,那么民众或选民对于参政者的监督,不管是围观、批评、嘲讽乃至谩骂、扔鸡蛋,都不能说不正常——都是由选民与代议者之间的选举与被选举、委托与受托关系决定的。小崔这样理解“好多人讽刺我们”,说明它对代议政治原则的理解十分到位。遗憾的是,一些代表、委员并不像小崔这样“开明”。

崔永元自己没给自己打分,我看也不需要,还是让公众打分更具公信;我给他的打分是“合格”,一个合格的参政者。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