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限制 如何打破
长期以来,高考户籍限制都深受质疑。高等教育资源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考生数量反而远低于山东、河南等高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这直接导致了高中毕业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也造就了“高考移民”等尴尬的社会群体。那么,高考户籍限制该如何打破?
杨东平:教育部已经对异地高考进行了研究,开放高考户籍是大势所趋。再加上这些年“生源危机”已经逐步显现,各地应当有前瞻意识,逐步开放高考的户籍限制。
周卫勇:美国可以向全世界吸引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声誉与质量。有些国家,像芬兰,初中阶段就到我们这里招学生。而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户籍的限制却愈发严格,这不能不反映我国教育深层次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是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地方负责办学的方式,这就造成很多教育资源没法全国共享。开放户籍限制,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开放了,才能促进合理的教育竞争。
熊丙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如果能推行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就将根本打破与计划录取制度相结合的高考户籍限制规定。高考的功能从选拔转为评价,考生在全国任何地区都可选择参加高考,可以凭高考成绩自由申请高校,高校结合考生的高考分数、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自主录取。在录取过程中,可以设立地区教育因素与家庭因素评价指标,这就既实现了高校自主招生,又推进了高考公平,一举两得。
现在部分国外大学已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如果一个在北京求学却没有北京户籍的考生,在事先声明不填报高考志愿、不参加北京高考录取的情况下,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国外大学呢?这种不“侵占”北京本地高考资源,只是想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的要求,政府教育不应当拒绝。实行“招考分离”,是解决当前一系列高考难题的关键所在。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