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产业链利润惊人
制售“地沟油”需要经过掏捞、收购贮存、粗加工、精加工、销售5个环节,这条黑色产业链究竟能产生多少利益?
在九龙坡区看守所,《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曹先合。他坦言自己加工的过程十分简单:用锅炉将潲水高温熬煮,然后倒入分离池用漏勺把花椒等杂质漏走,再将上面漂浮的油弄到储存池里,每天收购的潲水近50吨。
记者问:“收购这些餐厨垃圾的成本是多少。”曹先合答道:“几乎不要钱,每个月稍微给点就行。”据他称,每公斤餐厨垃圾平均大概0.7元至1元,加工成“毛油”后再以每公斤2.7元至3.2元卖出。
收购“毛油”的徐科等人钱赚得更加轻松。他们只需大量囤积后找到客户,转手就能卖到每公斤3.2元至4.6元。
到了粗加工环节,经营者进行简单的脱色、脱水、去臭后,每公斤可以卖到4.4元至6元。
精加工则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再进行多次脱色、脱水、去臭、冷凝,最后分提成“清油”(色泽近似食用油)和“干油”(色泽深、略浑浊),以每公斤8元至9元的价格批量销售给各级批发商。
批发商们为了瞒天过海,往往会在正规食用油中以1:9、2:8、3:7的比例掺入经精炼后的“地沟油”,以每公斤9.2元至10.5元的价格,按正品食用油销售给下级零售商。
“层层加价后,原来每公斤7毛钱的餐厨垃圾被当作每公斤9.2元的正品油卖,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这才是‘地沟油’犯罪屡打不绝最根本的原因。”九龙坡公安分局民警杨帆说。
涉案正规企业心知肚明
冠南烽烁油脂厂的实际经营者李发强告诉记者,冠南的生产范围本来是饲料油和食用动物油。但因贪图便宜,他们开始收购“潲水油”炼成的半成品油生产食用油。
“废弃油有臭味。初炼油里面还有很多辣椒、花椒等杂质,品质好的油稍微透明一点。”李发强对此心知肚明。
永亨油脂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拥有食用油生产资质的企业,有20多名工人,此前效益一般。2010年年底,听说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利润高,该公司于是专门进行了技改投入生产,以满足加工“地沟油”的需要。
不仅如此,杨平经营的益顺油脂有限公司等下线销售企业也都是有销售正规食用油资质的。
“披着合法外衣的,有上家也有下家,审查起来就很难。”永川公安分局民警肖斌坦言,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大多以“我是合法经营”、“不知道下家拿餐厨垃圾做什么”等借口规避责任,逃避打击。
“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打开突破口。”肖斌表示,一是从成本与销售价格看,如果油料加工厂收购的“毛油”价格明显高于废油价格,用于加工其自称的“饲料油”必然严重亏损;二是要问清来源、查明去向,如果生产食用油的厂家从饲料企业进货就肯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