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存""修"之争再次升温 大水法永远不会重建

来源:人民日报
2011-12-05 08:43:42

圆明园

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引起了广泛热议。

震撼人心的废墟遗址要保留

在新浪网发起的投票中,77%的网民选择反对,“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近21%的网民则表达了赞成,“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

学者吴祚来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他表示:“北京根本不缺这种园林式建筑,雕梁画栋都看腻了,我们应该意识到圆明园的独特价值,不要让它落入重复性的窠臼。”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廷芳一直都是“废墟派”的中坚力量。叶廷芳认为,留住圆明园废墟也就意味着保存了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

大水法永远不会重建

对于重建圆明园等于抹杀那段屈辱历史的观点,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并不认同。

刘阳说,很多人对圆明园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仅占圆明三园总面积2%的西洋楼、大水法,对圆明园并无全面了解。“那种认为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把那几块大石头重新修复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刘阳说,常常出现在历史课本上、被认为是圆明园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的大水法当年其实只是乾隆皇帝的主题公园,“连附属园子都称不上”,真正的万园之园是占总面积98%的中式园林。

“我可以保证,大水法不仅现在不会重建,而且永远不会重建。”刘阳说,永久保留西洋楼遗址,即可起到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目的。据刘阳介绍,如果不及时进行修缮保护,未来10年内,圆明园至少有5处景观将倒塌或彻底消失。此外,圆明园还有至少8处景点被一所中学占据。在圆明园未向公众开放的区域,中式园林遗迹几乎荡然无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