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抽粪工普凤启:抽粪32载 练就“百臭不侵”

来源:新京报
2011-10-24 09:24:14

北京抽粪工普凤启:抽粪32载 练就“百臭不侵”

10月19日,北京法华寺东街,抽粪工普凤启将抽粪车上的管子插入井口开始工作。

【人物志】

普凤启

岗位:抽粪工

工作地点:原崇文区胡同内的粪井

语录

刚开始,也和常人一样,条件反射,觉得恶心。

也能听出来,很多人对这个职业有些闲言碎语。

有人开玩笑,我们是在“大屎馆”工作。

——普凤启

小时候,普凤启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但事与愿违,1979年5月,20岁的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一名抽粪工。时光荏苒,一晃32年,52岁的他,始终坚守着这份旁人有点“瞧不起”的工作。

普凤启是北京东城环卫服务中心三所抽粪班综合班班长,全国著名劳模、被周恩来接见的“背粪工”时传祥生前正是三所的工人。

说起来,普凤启的父亲还是时传祥的同事,干这个工作也有三十余载。只是,他父亲那个年代还是背着粪桶,用勺子一勺勺舀。相比之下,现在更为机械化,将管子插入粪井,用泵 “抽粪”。但相同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总是免不了直接接触到粪便,同时遭遇世俗的眼光。

环境

机器抽粪靠技巧

10月20日清晨不到7点半,和往日一样,普凤启在景泰桥下换上工装,等着搭档陈颖开着粪车接上他。

32岁的陈颖是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垃圾粪便清运中心的粪车司机,她要和普凤启一起完成每天的工作,抽粪时,相互配合、共同处理各种难题。每天,他们要对4个粪井进行清理,每口粪井能产生3吨排泄物,装满后再拉到草桥粪便消纳站,每天装四车。

首站是原崇文区宝华里45号,粪车停在一口粪井边上,“他是老师傅了,动作麻利。”陈颖的话音刚落,普凤启就跳下车,井盖钩开、抱起抽粪管插入粪井。

记者凑到井前,乱飞的苍蝇、粪水看得一清二楚。“可以抽了。”普凤启抱着粗管子,陈颖打开泵。即刻,伴随着“隆隆”的泵声,恶臭弥漫开来,即便是用围脖捂着鼻子,都会被浓重的味道呛到。路人纷纷皱眉,捂鼻匆匆而过。

“您怎么不戴口罩?”“时间长了,闻不到味了儿。”普凤启很淡定地说,鼻炎是抽粪工的职业病,嗅觉都已经很迟钝,很多味道用鼻子无法感受得到。他说,虽然现在是机械抽粪,但还是需要技巧。“先吸上面一层厚‘漂’(大便),然后将管子插到下面抽中水和尿,否则会吸不干净”。

不到5分钟的工夫,粪井基本见底。“不能都抽干,下面都是渣滓,容易把吸粪管堵了。”他说,每一到二年,都会有专人下井挖渣,自己也曾挖过。

“别想,一琢磨就恶心。要是三伏天,蛆都出来了。”在一旁的陈颖笑了笑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