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你们自己的经费怎么处理?
邓飞:这个项目由挂靠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之下的“免费午餐”基金执行。我们的执行费和管理费根据基金会的有关规定是可以报销的。但是我们的团队成员为了把更多的钱留给孩子,基本没怎么报销,都是自己承担。我本人没找基金会报销一张机票,都是找自己的单位或朋友赞助。至于在外的食宿,基本是我个人承担,具体数额我现在没有统计。我知道这种方法不符合现代公益管理,今后也将依照相关标准报销开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样的,也必须在微博上公开花费的明细,接受监督。
京华时报:这个项目会不会最后形成一个以“免费午餐”为中心的儿童福利网?
邓飞:是的,根据我们的计划,不用等到今年年底,“免费午餐”学校的孩子们所处的环境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学校都会得到一个图书室,当地的村民也可以到这里来看书。有药业公司也想参加“免费午餐”,我动员他们给每个“免费午餐”的学校配一个药匣子,里面有感冒药、红花油、泻立停、创可贴。还有小额贷款项目跟着我们下乡,每个享受免费午餐的孩子的父母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对于一些视频公司,我建议他们做视频,把北京最好的老师讲课的视频放给孩子们看……最终将不仅仅是一顿午餐,我们实际上是打开一扇公开透明的窗口,让学校积累信誉,其他的慈善机构就会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初衷是推动政府介入
京华时报:前不久,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学生免费午餐试点工作,并将宁夏确定为首批试点省份,听到这个消息什么感受?
邓飞:很高兴,实际上我们一开始去做的目的也是要推动政府介入。
京华时报:如果政府接手这件事,你有何打算?
邓飞:我们必须澄清一些理念,大规模的改变,单靠民间捐款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通过财政资金,只有依靠政府。对于明年的工作,我们还在观望,这些“免费午餐”学校,如果国家接了就接过去,不接我们继续做。但国家接手不意味着我们就不作为了,我们可以回归到监督的角色。在政府接手之前,我们正在努力做一个模型,如何通过微博实现资金公开、透明、实时公布,把我们的经验做成模型。政府接手的同时可以把我们的模型拿过去。
京华时报:除了“免费午餐”,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邓飞:我们将集中精力在微博上发起另一场新的乡村儿童福利项目建立合法公募账号,通过微博和淘宝网站积累企业和个人资金,为乡村小学生购买大病医疗保险,一旦有重大疾病,就有保险公司配合国家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帮助他们免于大病伤害。
京华时报:身为一个媒体人,你更多是个记录者,如今作为一个行动者投身公益,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邓飞:我做记者十年,写了近两百篇调查报道,是用舆论监督来尽一个记者的社会责任。但免费午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自己可以去做公益建设,实现一些事物的直接改变,更好服务社会和国家。以后几年我会专注中国儿童福利的增加,让贫困山区的娃娃能够感受到从出生到进大学这个路途是温暖的,是有爱的,最终他们走出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带着爱和感恩回报社会和国家。
关键词
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自今年4月2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有77所学校学生享有免费午餐。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