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运载火箭有170多项改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9-23 09:06:11

专家称天宫一号运载火箭有170余项改进

“天宫一号”运载火箭有170多项改进

图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示意图

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7月末,中国航天集结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酷暑中再次吹响,23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顺利运抵,与先期抵达的“天宫一号”会合,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陆续就位。火热的8月里,全球华人和世界各国民众把目光投向中国,期待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的里程碑。

交会对接 力求天衣无缝

“天宫一号”发射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步骤,但具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此,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的张建启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他进一步介绍说,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发射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比如,从“神五”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神七”宇航员太空漫步,飞船进行200多项改进。此次“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据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全面进行了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完成的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就达66项。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为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相关专家对其共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

在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非技术细节上也是精益求精。为了让“天宫一号”顺利经受长途跋涉的考验,安全如期抵达发射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团队在细节上可谓做足了功课。由于“天宫一号”块头超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使用了迄今为止该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并且设计了优良的内部减震系统、先进的温控系统。在安全抵达后,科研人员又开始对其各个功能部件进行最严格仔细的测试工作。

国际合作 做到开放共赢

“我觉得中国建立空间站是件很棒的事,正是有了像中国这样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力量才更强大,相信我们之间能进行良好的合作,建立最深厚的国际友情。”当时身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谢幕之旅的美国宇航员雷克斯·瓦尔海姆在接受地面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的朴素言语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即将迈出重要一步的欢迎之情。的确,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探索浩瀚无际的宇宙新天地。

“阿特兰蒂斯”号才告别苍穹,俄罗斯就放出了2020年结束使用期限的国际空间站将被投入大海的消息。对人类的太空之梦搁浅的担忧使人们对此次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开放情况格外关注。对此,张建启表示2020年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同时,他认为“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工程,让外国的科学家和宇航员上去和中国合作进行科学实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链接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3种方式。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少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