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成都火锅底料厂:比地沟油更可怕

来源:大众网
2011-09-20 16:40:17

记者卧底成都火锅底料厂:比地沟油更可怕

记者卧底成都火锅底料厂:比地沟油更可怕

知道火锅底料存在惊人的内幕后,记者连续多日前往成都周边几个县镇的工厂调查,正由于生产厂家的不规范,这些厂家面对记者时都十分狡猾,当记者以打工者身份前往几个工厂时,一句“只招女工”将记者挡在了门外。最终记者只在一家假冒“重庆小天鹅”的工厂打工几日,揭开了火锅底料生产的内幕。

一个小厂只有20来个人,竟然能生产七八种火锅底料,还都是“大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火锅底料使用的生姜烂了、蔫了照用不误,车间地上全是油,每走一步都可能滑倒,工人不戴手套、头罩,还对着材料打喷嚏,你想得到、想不到的脏,这里都能看到;此外还有产品保质期作假,半年前生产的火锅底料穿上“新衣”就可以说是当天生产的;为瞒天过海,说是添加了合法添加剂,背地里却忙着加辣椒精,用的油连工人都说来路不明,直言厂里的东西自己也不敢吃……

这样的火锅底料制作出的“美味”火锅,你还敢不敢吃?

◎小村里隐蔽的小工厂,生产的火锅底料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卧底打工的这个生产火锅底料的工厂不大,位于成都双流县一个小村子里,位置极为隐蔽。大门刚刚用红色漆料刷过,旁边有几个金色大字,但字却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工厂院内养了一条大狗,见到生人就叫。

记者穿着裤衩、拖鞋就进入生产车间了,工厂的仓库不大,放置了生产火锅底料必备的各种原料,姜、蒜、辣椒、包装箱和成品等。生产车间也不大,几口熬底料的大锅,一个搅拌机,两台封口机。记者刚到车间时看到,里面只有十几个人在忙碌地干活,一台机器旁边有两三个人。工人们正在装半固体火锅底料,一个工人先将花椒、盐、味精等固体底料装进内包装袋中,然后另一个人将熬好的辣椒油装进袋中,一个人封口,另一个人装箱,整个过程便完成了。

厂里的一位女工告诉记者,别看厂子小,这里生产的火锅底料品种不少,“冷锅鱼、冷鲜鱼、清油火锅、麻辣烫什么都有,别的厂子能生产的,我们几乎都能生产”。至于每天这样的底料能生产多少,她也不知道,“量不一定,没人统计过,反正是活儿干完了我们就下班”。

工人们告诉记者,整个厂子也就 20来个人,工作量却不小,因为火锅底料的销量惊人,“杭州,沈阳我们都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锅底料便宜,一袋才卖五六块钱。厂长更是告诉记者,他们的火锅底料在全国各地都有卖的。

◎工人:知道这个怎么生产出来的,就尽量少吃

几乎没有任何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烂的和蔫了的生姜照样用,用的是什么油工人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样生产出来的火锅底料岂能叫人放心?

面对如此环境和如此原料生产出来的火锅底料,工人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么个环境你们自己还吃你们生产的火锅底料吗?”

“ 有时候也吃。”小张说这话时有些不好意思,但面露无奈之色 ,“ 其他厂子也不可能好到哪儿去,都差不多的样,我告诉你吧,除了几家较大的工厂环境比较好一些外,其他的真的没有说好到哪儿去。走在街上,我们想吃火锅了也吃,担保不准就是像我们这样的环境生产出来的火锅底料,因为你走到哪儿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大家都做这样的火锅底料,只是我们做这个的知道这些是怎么生产出来,就尽量少吃。”

“既然知道了,那你们为什么还吃呢?”

“你总不能不吃吧?”

1 卫生 工人不戴口罩,直对底料打喷嚏

在这家工厂,到处都贴着规章制度,一进厂区大门,就能看到墙上贴着的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公示通知,而在各个车间里也标明负责人以及车间的卫生管理,可谓面面俱到。但记者一进车间就大跌眼镜,当时记者穿着裤衩和拖鞋,工厂负责人啥都没说,就领着记者进去了。一走进车间,记者差点摔倒,白色的地板特别滑,那是生产火锅底料长期积下来的油,走路得小心翼翼。原来,工人们只是偶尔清理机器和灶台的卫生,走廊地面的油不好清洗,他们就没多管。

包装车间里几位装袋的工人穿着工作服和围裙在工作,一位女工穿着一双红色拖鞋,工人们在干活儿时都没有戴口罩和头套,当记者问是不是没有手套时,工人们的回答让记者很吃惊,“有,我们不愿戴”。记者看到由于底料太辣,工人们有些受不了,干活儿时还会对着底料打喷嚏。

车间里脏到令人难受的程度,记者有些不忍再看,搅拌车间里的小张戴着的一双布手套都已经成了黑色,每当熬制底料时,他就拿着一个已经黑糊糊的大勺子在锅底搅拌,而有时候小张为了方便搅拌,直接站在灶台上干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