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受访者感叹社会“一把手依赖症”严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09-13 09:20:08

95.6%受访者感叹社会“一把手依赖症”严重

8月5日,广州市领导展开接访活动。何奔摄

8月31日,广州市首次举行市领导分类接访活动,在社保、城建、政法等接访点,不少市民自带干粮、打地铺通宵排队,只为能向主要领导当面反映问题。

如今,很多地方实施了主要领导干部接访制,接访时门庭若市;一些官员被老百姓拦路喊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人指出,现在社会存有一种严重的“一把手依赖症”,在许多人眼里,只有主要领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习惯绕开常规的问题解决渠道,只找“一把手”反映问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6%的受访者感叹,当今社会“一把手依赖症”严重,其中75.5%的人认为“非常严重”。61.7%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一把手依赖症”。调查中,“80后”占20.4%,“70后”占37.7%,“60后”占26.2%。

仅8.0%的人认为不找“一把手”也可以解决问题

江苏省的梁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家的店铺正在装修,需要更换一个铁闸门,可是城管执法人员说什么也不让装,以至于事情一直僵持。所以,她筹划着去找当地政府的“一把手”解决问题。“我知道,因为这么小的事情就去找‘一把手’,是对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不找他又很难解决问题,我也没办法。”

对于不找“一把手”难办事的现象,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张洋(化名)深有感触。现在到许多单位办事,在没有“一把手”打招呼时,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时常出现;一旦有“一把手”打了招呼,事情就可能办得出奇顺利,有时工作人员甚至不顾正式程序要求,一味地“开小灶”。

调查中,26.2%的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不找“一把手”几乎不能解决问题;31.1%的人认为如果不找“一把手”很少能解决问题,32.7%的人认为不找“一把手”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仅8.0%的人认为不找“一把手”也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为什么“一把手依赖症”如此严重?调查中,受访者首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85.6%),排在第二位的是“常规渠道难以有效解决问题”(68.5%)。其他原因还有:国人传统的“青天情结”使然(16.4%)、“一把手”往往更具人格魅力(6.2%)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指出,“一把手依赖症”日趋严重的责任不能全部推到老百姓头上。不少老百姓是在“撞了不知多少次南墙”后才悟出了办事只能找“一把手”的道理。

他认为,“一把手依赖症”形成的关键在于一些部门权力过度集中,“一把手”享有绝对权威,只有领导指示或批示的,相关机构和人员才积极行动;领导不重视的,即便有法律法规规定,相关机构和人员往往也消极应对。这样一来,老百姓为了自己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自然会千方百计地找“一把手”。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联繁告诉记者,目前“一把手依赖症”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老百姓的“一把手依赖症”,主要表现在信访领域,老百姓只寄希望于“一把手”能为自己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官员的“一把手依赖症”,主要表现在许多官员总是想尽办法投“一把手”所好,唯“一把手”是瞻。

出现第一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中“青天文化”的影响以及现实中保护老百姓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机制不完善;出现第二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官僚体制内固有的“唯上”恶习,以及当前公共权力配置上的不科学与权责失衡。

“由于当下社会矛盾凸显,许多部门都实行‘首长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这却成了一些部门领导集中权力、拒绝监督的借口,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一把手依赖症’的严重程度。”邓联繁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