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成受访者确认当今社会谣言很多 为何如此泛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09-08 08:46:11

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女士也是谣言的受害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年初发生“抢盐风波”时,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给亲友打电话让他们买盐。“老百姓很多时候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当缺乏权威信息源,谣言又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当然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调查中,17.9%的受访者承认传播或转发过谣言。56.2%的人表示,在事实真伪还不明确的时候,不会转发消息给朋友,但也有17.0%的人表示会转发,18.9%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73.1%),排在第二位的是“从众心理所致”(58.6%),排在第三位的是“大多数人对谣言缺乏判断能力”(58.3%)。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媒体传播不负责任”(56.0%),“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50.1%),“有些谣言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愿意相信并传播”(49.5%),“一些人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不具备常识判断能力”(47.8%)等。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辟谣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上谣言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造谣者各怀鬼胎,想要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让网民产生了较差的心理感受,使他们更倾向于去相信谣言,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一般来说,谣言往往被看作是虚假信息,但它也是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谣言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真相的模糊性,也就是说,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谣言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演变成了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胡泳说,网络的匿名性,使谣言来源不确定的特点被进一步加强。此外,当人们从网络或手机短信得知谣言,他们往往会将消息告诉亲友,使谣言在人际网络中以传统方式继续传播,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方式就更为多样,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